听说过一句话:“人的命运被自己瞬间的选择改变”。这种说法看起来有点夸张,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每做出一个选择,就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方向。
我们如何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去看待事情,在抉择中完善自己呢?可以试试以下三点方式: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减少现状偏差。
生活中,很多商家实行先试后买的售货模式。然而很多时候,只要这个商品不是特别不好用,客户都不会退货。这也是现状偏差在生活中的典型表现。
想要减少现状偏差,我们就要明确自己为什么想要改变,衡量它给我们带来的意义。比如,你想参加一个阅读计划,又怕自己只有三分钟热度。那你先问问自己,是因为想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还是因为看见身边的人都参加了?你要清楚自己所做的抉择能带来什么好处,你才会有坚持的动力。
然后再制定具体的计划,将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我们可以从一个月看四本书,改为每天看十五分钟的书,这样我们就能轻松完成小目标。一个行为越简单,就越有可能成为习惯,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改变。
再来看看第二点,摆脱所有权依恋症。
囤货是疫情时代的常态,但当囤积的东西已经多得可以影响居住和个人财务的时候,我们就要认真去考虑,是否真的那么喜欢或需要那件物品?也要重新审视自己和事物的关系,了解清楚失去它对我们生活是否会造成影响。
例如,橱柜里多得可以用几年也用不完的护肤品,衣柜里那些不合适的衣服,这些可有可无的物品,只不过是被所有权依恋症支配下,产生的一种非理性思维的体现,让你不能对自己真正需要的事物进行客观判断。
还有第三点就是,降低规划谬误。
许多人通常会凭自己的喜好或主观判断,去定制看似完美的计划。而事实上,我们可以参考同类项目的相关数据。将目标与现实情况结合,再按计划执行,规避可预见的风险,才能减少现实与计划的偏差。
假如,你正从事销售行业,今年的计划是个人业绩要比去年增加。至于增加多少,你就要考虑自身的能力,结合去年的实际销售情况,做出谨慎、客观的预测。并且,将新增的任务明确分配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当中,而不是笼统地增加一个数字。
具体到每个月开发多少位新客户,每周至少增加多少业绩,每天回访多少位旧客户,让计划与现实不要偏离太远。
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最起码要有计划,才会有变化。计划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你的精心设计,更在于你面对未知情况做出的选择和实践的方法。
我们只有找到影响日常行为的关键因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从心出发做出更好的选择,优化自己的生活。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