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美文
看网上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发现读三国的年轻人不少。年轻人读经典,是件好事。我也从少年时代过来,觉得对后生应该加以引导,因此写下书评。管窥蠡测,终究难免偏陋,不当之处有赖各位书友指正。
第一,天下大势。汉帝践祚难平内外,曹氏精明不能按掌兵符。大势分合,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是“临天下”所当着眼处。故而谋臣不必百策百中,猛将不必百战百胜,这是统御之术所用之处。刘玄德潜心抑志,有关、张之力,有龙、凤之智,有荆、襄之资,统御有术之功。
第二,既言大势,必先论才。才非止文才武略,心性涵养之才是也。若言孟德谲诈、玄德仁义,是仅得其表,未知其深也。心性之才,不在其人技艺长短,贵在历久乃变,随物赋形也。三言两语所难道清,单以玄德之仁德,草草剖看。仁德居中,外得民心。民心思附,大势所不能止。然表、璋诸人迁仁近懦,不足为雄。备仁德不及二人,何以得众?玄德之仁在性,余人之仁在心。心中存仁,杀伐决断必受其累。性达仁分,刀兵中思存养,杀伐之时早该转入残分。这是玄德功夫,所以立于乱世之中的根基。
长夜深深,不一一道来。三国余意切当自断,不可后主一般尽情托付,否则必为人所误。三国英雄辈出,震撼喝彩之余,也当静思慢品,囫囵吞枣般过去着实可惜!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左右美文
从董卓专权说起,不过难过貂蝉美人计,离间了其与吕布。失其肱股,由盛而衰。之后袁绍得玉玺称帝,时机不到群起攻之,自视太高,子孙不睦,亦败之。中间,曹超,刘备一正一邪,以胸怀,眼光,气度,勇气,智慧相当,各集力量,暗中较量,逐渐强大起来。然后,卧龙出,三分天下。
刘备被曹狂追,妻子走散。赵云单枪匹马,保阿斗。三请诸葛后,先是“草船借箭”,开始立威,再设计曹孟德,最终败走华容道,强化了诸葛神的成份。东吴方面,“诸葛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个锦囊妙计,破了周瑜的妙计,三气气死了周瑜)。逐步在荆州立足,后东吴欲假道灭虢,借讨川西给孙权妹妹做嫁妆,反让诸葛亮,联曹斗吴。诸葛西征,占领成都。在各种制衡中,最终三足鼎立。 中间,关云长被杀,曹孟德归天,刘备托孤。然后讲,东吴和诸葛亮较量,诸葛亮七擒孟获,统一川西。
终于读完了,最后部分讲了,刘备诸葛亮七出岐山,收服孟获。空城计,各种阵法,到死还在为蜀尽忠。之后曹孟德去世,曹植七步诗,曹丕自立为王。最后三分天下,合二为一,也讲了曹魏,司马家兴起,算是写了,晋的续曲。
第三篇: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左右
最喜欢的诸葛亮和赵云,让人心生豪迈,让人佩服,让人心疼,最后又让人失落。
最喜欢的两个人是诸葛亮和赵云,从出场到谢幕,他俩几乎没有黑点,没有冲动、傲慢、懦弱、不忠等其他人或多或少有的性格缺憾 。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不用说了,能占卜星宿,懂山川地理,能设局,懂阵法,能安民,能打仗,能治臣,关键还懂科学,能造出木牛流马,简直是完人。赵云英勇忠义,一人对战曹操大军也毫无胆怯,武艺超群,胆识无双,关张刘都死后仍然撑了诸葛亮好久,至死也没有丝毫鞠躬傲慢之心。
最可敬又最可怜的是他们的忠心耿耿,赵云一个人对战曹操大军,全凭一口保护小主公阿斗的信念突围的。刘备托孤诸葛亮完全可以自己当皇帝,还非要事必躬亲呕心沥血辅助扶不起的阿斗,可敬可叹!刘备能有他们也是祖上积德啊,私心认为他和他儿子都不配。
第四篇: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美文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书架上就有一本硬皮精装的《三国演义》。正面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图案,背面则是空城计。厚厚一本总让人望而却步,鼓起勇气看了无数遍第一章,也只不过记住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认识的三国人物真的两双手都用不到。用了快50个小时读完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不可言表。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乱世中并无正统,时刻风云突变,三足鼎立,时友时敌。让人感动的是期间辈出英雄豪杰,忠肝义胆,谋士仁臣,诡辩多才;让人惋惜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先后《出师表》的时候感概最深,学生时代倒背如流,最不能理解武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不平白有什么好哭的。读完全书,十多年后的今天才明白,流的,何止是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