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先生说,看与没看过《红楼梦》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那么我姑且攀缘一句:看过《西游记》后,会变成另一个人。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场忽悲忽喜、人世难定的临终大梦,《西游记》则是一段从“雨打芭蕉”的凄惶,到“残荷听雨”的扭改,到“一蓑烟雨”的旷达的、四师徒的成长故事。
坊间草谈,唐僧虚伪,悟空悲剧。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西游记,在我眼中,则唯有两个词:初心与成长。
关于唐僧
毫无疑问,唐僧是《西游记》的绝对主角――九九归真八十一难便是以唐僧前世今生的历次苦难劫数位为标准算起。虽然这个人设有诸多不是,虚伪,懦弱,色厉内荏,欺软怕硬不讲理,逃跑在前吃苦在后,时时让人切齿,但在这多重缺点中,有一个优点就足够了:坚持。
遇财物也曾摇摆,遇美人也会动心,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胆战心惊,但八十一难逢山过,斜风细雨只等闲,刀与火,糖与蜜,唐长老从不曾动摇。套用一个俗气的句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另外赘述,往往有人非议,唐僧对弟子如何凶恶不留情,动辄以“畜生、孽障”呼之。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君君臣臣父为子纲的明朝,一生为师终生为父,师傅对弟子的任何打骂都是合理的,脱离了时代背景去评价书,都是瞎扯淡。
关于孙悟空
上面提到,脱离了时代背景去评价书,都是瞎扯淡。
官方一直盛行“悟空反抗论”和“悲剧英雄论”――虽然大闹天宫失败了,但是那朴素的阶级精神和那坚定的反抗封建压迫的革命精神长盛不衰之类,姑且当做插科打诨的笑谈。把什么都和反压迫反封建反传统结合在一起,不过是一帮软了脊梁骨的丧家文人乱贴狗皮膏药罢了。滑天下之大稽,放天下之大屁。
言归正传,我对孙悟空的赶脚,则只一个“成长”。就如同电影《狗十三》那样,你失却的是纯真,换来的却是成长。
也曾天真无忌,敢作敢为;能上九天闹天宫,敢下地狱戏鬼神,开心时能和妖魔鬼怪呼朋唤友,不开心时敢把满天神佛当猴遛。试想,我们每个人年轻纯真的时候,又何曾不是这样?
但当你走上取经之路的时候,却发现曾经的自已,不过是坐井观天的夜郎自大。第一个遇上的妖怪(黑熊精),便能和你大战五百回合不分胜负,随便一个下界的神仙坐骑,便能让你凄惶四顾束手无策,曾经驾着五彩祥云的齐天大圣,一路西行,却每每只能向天庭和西方佛界低声下气的求助,人情欠多了,再遇到困难就只能躲在一旁无助的哭泣。
于是,你变了。你明白了世界上的事,从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故事。于是被秃子师傅骂了以后,你再也不会怒发冲冠一气离开,而是懂得低头认错婉转承欢;遇到妖魔当道,你再也不会顾头不顾尾的一往无前,而是知道如何团队合作三人分工;遇到了有背景的鬼神当道时,你再也不会抡起棒子就打毫无顾忌,而是懂得先探底细,知己知彼才能有更多仙界的朋友愿意帮你。
遇到了困难,人才会成长,至于这种成长是好是坏,就不得而知了。只不过人生如此不易,且行且珍惜罢了。我们值得庆幸,我们《西游记》里的悟空,不是周星驰镜头下满腔怨气的残暴妖魔,而是永远喜笑颜开、快乐乐观的、岳云鹏一样的谐星。
再插个旁话,中国文人,一直是两类。一类是屈原韩愈杜甫这样的,怀才不遇壮志难抒的,回首偏遇西风冷,拣尽寒枝不肯栖,人生永远处于不自在和不满足之中,而这种英雄末路和悲天悯人,也成就了他们厚重的作品。唐僧是这样,周星驰的《西游》系列、今何在的《悟空传》也是这样。
但我们还有另一类文人,他们的人生多灾多难,坎坷南平,数十年里如一梦,落魄江湖载酒行,但他们也很容易用平和从容的心,找到一把乐观旷达的钥匙,如苏轼、王阳明,钱钟书,即使面前黑暗如斯,也能笑卧倾听车马过,一蓑烟雨任平生。孙悟空如是,吴承恩先生也如是。
很开心也很庆幸。
推荐阅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