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
童年是什么?是天真烂漫,是无忧无虑,是纯净的天空,是幽静的山谷,是潺潺的小溪,是跳跃的音符,是美妙的童话世界……正如农夫为一餐烦恼,国王对酒宴不满一样,孩子,有孩子的欢乐和忧伤,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在十来岁的年纪里,又经历了什么呢?
《草房子》作者没有给他们编织美梦,而是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一一陈列,这些困苦可能在今天的孩子们读来有些陌生甚至难以理解,然而我想,终究有一天,当他们在人生旅途中与命运短兵相接时,曾经的杜小康、桑桑、秃鹤、纸月、秦大奶奶、校长桑桥、蒋一轮老师,便会成为他们前行的力量,成为他们直面痛楚、直面内心的反光镜。童年,在曹文轩的笔下,是快乐与悲伤同在,希望与失望交织,明亮与晦暗共存,简单与复杂难辨的深刻的成长烙印,是迈向成熟的艰辛蜕变。
面对无知的恶意嘲弄,陷入尖锐的矛盾冲突,报复和对抗能获取多少快感?少年陆鹤饱尝了孤独的滋味,秦大奶奶生活日益乏味,二人走进了死胡同。终于,陆鹤的集体荣誉感战胜了执拗,危急时刻秦大奶奶舍身救人感动众人,善意如春风吹拂解冻了仇恨,吹来了谅解,尊敬和友爱。孤寡的秦大奶奶被孩子们围拥、被师生们照顾,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全体油麻地师生为她送葬的画面更是一场震撼之余的暖流!爱出爱返,予人者人予之,温暖才是世界的主旋律。
如果鲁迅的“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难以被孩子们想象的话,杜小康便是最贴切的注脚。从首屈一指的富庶人家到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杜小康的人生可谓一落千丈。一颗稚嫩、骄傲、敏感、进取的心承受着锥心之痛,百般挣扎之后脱胎换骨,抛下心爱的学业,告别无忧的童年,他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以豁达和超然的胸怀接纳命运带来的一切磨难和挑战。历尽苍桑,杜小康仍不忘记给朋友的承诺而努力兑现,人性的高贵与尊严便是这暗夜里的灯塔,困苦不曾打败你,便必然成全你。
不管命运如何安排,生命里总有美好照亮我们的心灵,可能是一个人、一首诗、一支歌、一树繁华……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粗陋浅薄而不卑微气馁,反而生发出希望和信念,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懈努力。纸月便是桑桑的这一道光,映射在桑桑幼小的心田,他仿佛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朝着那绚丽的远方坚定地迈进。
幸福总在不经意间流淌,也在不经意间失去。有时候可以挽回,有时候遗憾终身。幸运的细马有机会报答邱二爷和邱二娘的养育之恩,白雀和蒋一轮却无法拥有曾经的甜蜜和幸福。乱花迷眼,层恋叠障,如何确知已所欲已所求,如何让自己不后悔、不遗憾?又如何在失去之后安顿自我、解救自我?人生的选择需要冷静、智慧和勇气。
如何面对病魔的侵袭和对死亡的恐惧,如何经营一蹶不振的人生,如何正视人性的自私卑劣,如何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如何赢得理解和尊重,如何学会奉献与爱,如何奋斗和妥协,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草房子》这本书留给孩子们的思索还有很多。这是场成长预备役,给孩子足够的智慧、力量和勇气,迎接未来漫长旅途中的风暴雷霆;这是支爱的接力棒,传递给孩子宽容、理解和奉献,滋养自我润化他人;这是座人格塑造场,去除自私卑劣的杂质,铸造出晶莹剔透的心灵。时代更迭,世事变迁,总有这些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感动人心,鼓舞人心。这便是草房子经典的魅力,凝聚了亘古不变的普遍存在和崇高精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