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新的一年读的第一本书,总要有些分量或者特殊意义。
大约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朋友向我郑重推荐了这本书。如书名所言,本书是对于敦煌莫高窟第254窟的全面解读,阅读本书,不仅需要一定的历史、美术、建筑、宗教等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一个安静、专注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心境——这意味着读者阅读本书时须怀有一颗尊重与敬畏之心,这既是对莫高窟本身,对当年的工匠,亦是对本书的作者。也因此,我将《图说敦煌254窟》的阅读难度设定为五颗星,一直没有机会读。
我是在从天津到新疆往返的飞机上读完本书的。我设想,当某一刻我折服于敦煌艺术的永恒魅力,飞机也正飞抵这座千年古城的上空。
②如果按我在第一条中所说的,读本书需要准备的几个门类的背景知识来论的话,我对宗教、美术、建筑的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我能运用的,也就是一点历史知识。
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佛教在中国历史中处于什么地位?在历代统治者心中处于什么地位?
我想到了《中国通史》中历史学者楼劲说的一段话:
“很多因素导致梁武帝要崇尚佛教,当然,作为一个皇帝,他未免也要利用佛教。这两个都是真实的,他的利用是真实的,他的崇尚也是真实的。”
佛教宣传的众生平等、因果报应、牺牲、苦修等许多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因此获得了大批信徒。但同时,作为一种思想或者意识形态,人类社会,在历史,或者在统治者看来,它一定要服从于现实利益和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无论在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宗教不是进行革新,就是被毁灭。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可悲,但无论如何,在它能被纳入到正统思想的时代以及它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积极的自我革新时,它所创造出的精神文明是超越统治利益,跨越历史局限的宝贵财富。
③本书对敦煌254窟的讲解可谓详细与精心至极,即使是外行人也无障碍,我认为他甚至为我们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优秀的方法论:先了解其历史及其他方面的背景,再和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即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作品进行介绍,再从整体到局部对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在此基础上,再从技术角度(对于石窟艺术来说,即情——势——形)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
④文字优美,亦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以至于我在阅读之时,情不自禁的做了许多摘抄。我总觉得,优美流畅的文笔须是学历史的人的必备技能。
⑤本书着重讲了萨锤饲虎、割肉贸鸽、降魔成道三幅画,或者说三个故事。
以萨锤饲虎为例,它讲述的是…
这对于几乎任何一个非佛教信徒的人来说都是无法做到的。我也毫不避讳的说,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第一,我并不认为万物真的平等,正如杀一只鸡没有什么,打死老虎却要被判刑,物种之间就是有着天然和人为的不平等。萨锤救“虎”的意义,远远小于救“人”的意义。第二,鲁迅弃医从文,孙文弃医从政,都是因为他们发现人如果一个一个的救是救不过来的,救一人不如救一群人,救身体不如救思想,套用这个逻辑,萨锤以生命为代价,救的只是一只老虎,又有多大的意义呢?第三,正所谓“救急不救穷”。老虎饥饿是每天都会发生的,萨锤用自己的生命解除了老虎今天的饥饿,那明天后天怎么办呢?
⑥一本书的成功之处之一,就是对于读者来说,想吃它描述的食物,想去它描述的地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