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底女人》读后感:
①两年多以来,我阅读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柯南道尔,松本清张,埃勒里奎因,东野圭吾,西泽保彦,绫辻行人的几乎全部代表作,除了如爱伦坡,江户川乱步等几位年代更早的名宿之外,我自以为“推理小说界的图鉴我差不多已经集齐了”。然而,当我翻阅推理小说书单时,京极夏彦,宫部美雪,岛田庄司…一个个名字仿佛在嘲笑我的无知,又强烈的吸引着我朝着推理小说的世界越走越远。《湖底女人》也是我迈向新的一步的体现。
②也许无论是雷蒙德·钱德勒,大侦探马洛还是这本湖底女人,获得的评价都比我给出的要高。我之所以给出三星半的评分,无意于否认它的地位和价值,只是表明,这本书或者这本书的风格确实非我所爱。
③大多数人给本书或者钱德勒的评价都是“冷硬”。这里面即使有翻译的原因,也不占主导因素。冷硬的文风贯穿始终,让读者和作者始终存在距离感。不过如果说冷硬是特色文风,各有所爱的话,我觉得本书的“啰嗦”则是一个十足的缺点了。尤其是在前半部分,往往作者花费两三个章节叙述的情节,完全可以用两三行文字来概括(作者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前面的赘述又和主线没有任何联系,极大的消磨着读者的耐心,也在消磨着本书后半部分精彩的反转和精巧的诡计给读者带来的震撼。
④至此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书对当时的美国人总是有意无意的嘲讽,刻画他们的粗鲁和暴躁,因为就连美国本土作家对此都好不怀疑和掩饰。无论是警察,商人,工人一概如此,脏话连篇,一言不合又会拳脚相加,这大概是我不太喜欢本书的另一个原因吧。
⑤《湖底女人》的几个情节勾起了我长久以来对推理小说的一个思考:凶手杀人的成功率。即,除去毒杀、机关等特殊杀人方法外,当凶手与受害者一对一时,凶手究竟有多大把握成功击杀对方,尤其在很多时候凶手并不具备体力上的绝对优势。很多作者给出的理由都是“乘其不备”,但在实际生活中,在对方疏忽的瞬间夺取其生命或者让其失去抵抗能力谈何容易呢?小说终究是小说,为了情节的顺利进行往往会简化或者理想化很多问题。
文/B216号行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