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我向来不看韩剧,不热综艺,在世的明星里也没有我的“男神”,从不觉得吴亦凡帅,好多鲜肉叫不出名字。我像一个非常古怪的孩子,有点孤僻,但也算乖巧,离人群很远。比较喜欢的文学作品基本不涉及儿女情长,最爱的无非是自然、历史、文化等客观题材。因为客观,所以笔者往往在完美陈述了事实之后,忽然一言不发,你觉得好像缺了点啥,有点戛然而止,甚至希望出现一些共鸣性的文字让泪腺舒张,想要流放与这本书的长久的无声对话后的压抑。这一点无论是外国人写的小说还是中国古典小说,都体现了优秀的作品是相通的这一特性。
《西游记》就是这样一本奇书,著作之所以称之为著作,首先体现在“多”,“多”即是指字数达到一定规模。其次体现在“大”,“大”则指整篇小说的格局构架足够开阔大气。然后还体现在“深”,我到现在都不是很理解这个“深”的问题,但我想,与之相对的就是“浅”,“深”不好理解但“浅”显然易懂,你看一本野史和看一部名著的感官体验差别类似于吃了一碗麻辣烫和一碗极品上汤娃娃菜的区别。麻辣烫街边就有,给钱就卖,上口就有各种酸辣滚烫让你爽。极品上汤娃娃菜,先要洗去血腥剔骨去肉熬高汤,又要大火滚小火炖,用料考究工序复杂,不仅耗时费力,还需要“运气”和“手感”。所以我总认为,经典的诞生都是偶然事件,不是天时地利人和就能完成的,需要机缘的成全。也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是否恰当,但我觉得您能体会我的意思即可,不必深究我对菜品的理解和评价。那么终于要说到这部小说了,我却感觉无话可说。我读《西游记》很多年,很多遍。起初是因为我个人的“英雄主义”情怀,还有猎奇心理,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和人生经历的丰富,我觉得它已经成为我一个埋藏心底的朋友。第一遍就是看九九八十一难有多难,然后像个吃惊的孩子一样张大嘴唏嘘不已。第二遍,开始想要推翻所有解说以及影视作品造成的既定的印象,形成自己的思索。第三遍会开始尊重小说中出现的每个不起眼的角色和细节,发现更大的洞天。第四遍,带着同情、理解、悲悯、无奈、愤恨、欣慰以及个人期望,缓缓陪着书中人物去经历。
《西游记》书中还有大量的诗词歌赋、中药医理、花鸟鱼虫、天然洞府、气象奇观,让我在狭小的人心和仓促的生活中获得一种开阔与宁静,澎湃和激情。书中每一个妖怪,甚至是一棵寒松,一块顽石,都是有灵魂有故事的。细腻、深沉,却不故作高深。
在文言文里面,你感受不到那种笔者刻意想要让读者理解的卑微感,也没有强硬灌输的思想观念,它就是简单纯粹,它就是精妙绝伦。我曾一度把猴子当成我理想的爱人。因为我觉得,我理想的爱人就是那种天资聪慧、潇洒不羁、情深意重,叛逆而后成熟的英雄。我会心疼猴子。当我心疼他的时候,我觉得他已经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其实说到这里,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写书评,我完全驾驭不了这种形式,即用有限的字词抒发无限的内心。以前很早的时候看过一个视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关键词大概是“如果西游记倒着拍”。这个视频的字幕最后是:身心化石堆,再无世间累。
我分享给一个朋友看过,他说看完了想哭。到现在,真正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吴承恩也无从考究,但那个写书的人,当初写《西游记》这本书的时候,就注定了隔着时空要收获无数的共鸣。感谢先贤,让我们在这变化多端的世界里有一个简单的去处。也许几年后我的理解会再次发生变化,那时候再回头看看今天写的评论,应该会庆幸今日的闲暇。每个人都会老去,会死亡,此时此刻的我和此时此刻的天地,在多少年后还有人记得?美食、书籍和爱,是我笃信的人生法宝,它们可以治愈一切伤痛。健康的食物和作息让你有一个好的身体,书籍让你不盲目不慌张不害怕成长和老去,爱,让你的生命有意义。所以我不认为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时间遗忘和铭记之间的共同爱人,它才是让人痛苦的源泉。所以,如果你最近想要读点什么,那么我觉得,这本《西游记》值得打开。
推荐阅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