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对《巴黎圣母院》的解读都是以爱斯梅拉德(吉普赛女郎)为中心人物,通过她与加西莫多(敲钟人)、克洛德(副主教)、弗比斯(骑卫队长)之间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来展示人物形象,揭示作品思想意义的。但如此解读难免会有失偏颇。
我始终认为,世间每一个个体都是立体的、复杂的,并不是非善即恶的,而所谓的悲剧便是将这些复杂的个体放到同一个时空下,其相互之间矛盾冲突的演化。
爱斯梅拉德俨然就是一个“傻白甜”的形象,不懂人世险恶,被一份错误的爱情拉入深渊。她在书中的形象其实也并非绝对的善,救甘果瓦、加西莫多是善,但最后间接的害死自己的母亲又何尝不是一种恶呢?
加西莫多的一生,只受过两个人的恩惠,克洛德和爱斯梅拉德。他的内心想的是,舍命也要护他们的周全,但命运却要他在两人之间作出选择。他选了后者,为何?我想除了他在耻辱柱前只有爱斯梅拉德愿意施与滴水之恩外,他心里还是会有意识的分辨善恶的,这在当时实在难能可贵。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也并非绝对的善,巴黎圣母院外成堆的尸体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克洛德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他有很极端的一点,没有信仰不能活,可以说他就是为了一个信仰而活的—“科学”,他不能容忍别的东西踏入自己的世界。爱斯梅拉德的出现破坏了他原有的信仰,他试图找到新的信仰—爱情,所以他不允许有失败,因为他不能承受。了解这个以后,我们会发现他也不是纯粹的恶,而是处在一个不易判断善恶的灰色地带。况且爱斯梅拉德出现之前他也做了包括收留加西莫多在内的一系列善事,如此,更不能单独用一个恶字去概括。
弗比斯则比较纯粹,代表了当时社会有权却不作为,虚情假意,玩弄感情的一类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渣男”。
除此之外,作者还塑造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甘果瓦、若望……
与其说作者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去揭示作品思想意义,我更愿意解读为作者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写尽了众生百态,揭示了在那个矇昧的时代,芸芸众生命运不由己的可悲现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