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是一本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书,一部人类发展的浓缩史,一场人性正负人格的战争。它通过一位温室花朵般的少年成长之路,将人性、亲情、爱情、战争等揉和在一起,展示了人间的真情和可怕,刻画了人性的善恶和救赎。要说的太多太多,微阅读小编对此书中几个关键点提炼如下:
一、关于风筝
风筝代表什么?可以说是每个人心中的渴望。爱情、亲情、尊严、自由。
本书译者李继宏说:“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
我想,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无数个风筝,关键是线在手上,要紧紧拉着。如果断了,更要勇敢的去追。这是本书要传递的一个核心思想。
二、关于人性
《追风筝的人》中人性的光辉和阴暗甚至是残暴一览无余。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综合体,存在多种人格(爱、正义、忠诚、懦弱、自私、残暴等等),他们始终在不停的斗争。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一场场战斗的结果。书中的情感深沉而矛盾,有获取荣誉的虚伪和自私,有获取情感的真诚和愧疚,有危机关头的懦弱和勇敢,有维护正义的勇敢和犹疑;更有面对责任时的坚强和推诿;种种人性的矛盾,在拉米尔身上不断反馈出来,那是一个个人性的体现,也是一段段成长之路,让人时常掩卷自问,为什么?
如果要总结下书中几个关键人物的人性,那么阿米尔就是一种表面懦弱内心坚强的人,在无数矛盾的人性斗争中,他不断成长,最终显示了人间有正义,人性有大爱,传递的还是正能量。而对哈桑的刻画就非常正面:真诚、忠实和勇敢;父亲也是正义、勇敢和大爱;拉辛汗是书中一个神秘的人设,是良师益友,更是上帝使者般的存在,传承真相、传递钥匙的使者。还是那个变态残暴的阿塞夫,也是人性中无法抹除的一种基因,给予自私、放纵形成的一个极端表现。
三、关于救赎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可以说主要写了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之路。他是一个出身贵族的孩子,良好的童年环境就像温室一样,是他娇贵、柔弱,缺乏父辈打拼的勇气和豪气。童年对哈桑的背叛以及让父亲失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负罪感,因此,他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救赎之路。哈桑追的是风筝,他追的是真诚的友爱。好在,他没有迷失,坚持了下来。
而书中其实还有一个潜在的救赎:那就是父亲的自我救赎。书中,阿米尔的父亲塑造的非常伟大,正义、勇敢、聪明、自尊,对孩子更是胸怀大爱,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也充斥了谎言——那个不能说也无法说的秘密。然后,他用自己的方式,在阿米尔和哈桑之间做出了救赎。由此想到:人生何处无谎言,谁人能够无秘密?善意和恶意的谎言怎么判别?一旦撒了谎,就不得不用更多的谎言去弥补,结果越补越大,直至积重难返、背负沉重的罪孽感。人的一生,如果有良知,就要不断的去救赎自己。希望,每个人能减少谎言,尽快完成救赎;也希望每个人,对他人的谎言,多些善意的宽恕,甚至协助排解。这样,救赎的路就不是那么沉重了。阿米尔沉重的一生,就是救赎太慢,并无人协助。
四、关于宗教
宗教是什么?我认为,宗教是人类无助下对神灵的求助,是对内心的一种安抚和救赎。由此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逐渐统一、分裂,形成不停的意识形态,反过来控制人们行为。阿米尔和哈桑,虽同属伊斯兰教,却因信仰不同、种族不同,两个情同手足的发小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什么阿米尔后来不断挣扎着救赎,就是因为宗教的影响。宗教可以说是亦正亦邪,正的就不说了,大家都身同感受。邪的在于,这个世界,就是不同宗教间斗争的结果,这是一场永恒的禁锢和自由之间的战争。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中,让我对宗教有了强烈震撼的一段领悟,是在阿米尔在医院的那段祈祷。看到那段,我仿佛置身空无的山洞,听到梵音绕耳,大地轰响。那一刻,阿米尔的无助和绝望,使我几乎泪奔。人在绝望之处,唯有心灵深处那份祈求来拯救。此时此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那是你唯一的希望,这就是宗教存在的价值,它在你内心深处,给你希望和支撑,给你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五、关于阿富汗
这是一片战争不断的悲壮之地。自古以来,因其地处亚洲中心,乃战略咽喉之地,因此,从来没有远离过战争。到了杜兰尼王朝才统一了阿富汗,历经杜兰尼王朝、巴拉克宰王朝,直至1919年才正式成为阿富汗。之后,阿富汗依然处于战火中,从英国、前苏联、塔利班直至近年来的美国,都曾实质上的占领过这片土地。频繁的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残破远非和平区域的人们可以想象。这本书,对战争没有妄议,但却会让你深深的厌恶战争,呼吁和平。我想,这也是作者的一个不断追求的风筝吧。
六、关于《追风筝的人》作者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医生,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
我最关心是这本书是不是他的亲身经历,因为感觉很真实,细节刻画很到位。结果,看了其简介,他并没有真正经历过书中的这些。这真是对生活的阅读和提炼出来的故事,写的真好,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七、关于《追风筝的人》写作风格
这本书的写作很有特点。整体平缓而沉重,自然而深刻,语言朴实而深刻。最特色的是意会,经常不去直接描写要表达的结果,而是侧面刻绘,让你意会,我把这叫做胡塞尼风格。他的风格里,常常用细腻的行为刻画来反应心理活动,这比直接描述心理来得更真实、更有味道,有点含蓄但会让你会意,这虽不是他原创的风格,但是他表现的非常有特色,这也是一种比较难把握的写作风格。文学来自广厚的实践,来自细腻观察,来自对社会和人性的阅读,只有深入,才有传神。
八、关于《追风筝的人》译者
不得不说的事,这本书的翻译非常精彩。原著写的再好,没有精彩、准确的翻译也会失去光彩。书中的文字很活,很精彩,很多传神的翻译,反映了译者的文学功底深厚。带着这份喜爱,百度了下译者——李继宏。
李继宏,生于1980年,广东揭阳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现居美国,研究式的翻译家,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英文系客座研究员,译有“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丛书,包括《小王子》《老人与海》《动物农场》《了不起的盖茨比》《瓦尔登湖》《月亮和六便士》《傲慢与偏见》《喧哗与骚动》、《追风筝的人》《与神对话》《穷查理宝典》等图书,译著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
九、结束语
写了这么多,也只表达了十中之一。个中滋味,需要你自己品味。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拿起放不下,读的过程,胸中始终像压着石头一样压抑,但间或也有春光明媚的时候。故事里的悲惨和救赎之路,真实而感人,总令人感慨万千。
我们都有自己的风筝,风筝总有断的时候,一旦失去,你会不会去追?你又会怎样的追回呢?如果你曾经迷失,或者正在迷失,勇敢的站起来,对你爱的人和你自己大声的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