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风筝的人》开篇的第一章就非常吸引我,主人公阿米尔通过回忆1975年的往事,和老朋友拉辛的电话,引出哈桑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作者胡赛尼场景描写细腻,人物内心深刻,阿米尔河畔散步,天上两只风筝,托着长尾巴,仿佛一切都在眼前。然后跟随阿米尔坐在河畔的长椅上,想象着197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能够改变阿米尔的一生呢? 拉辛又希望阿米尔回去阿富汗,“那有通向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做错了什么事从而影响了他的一生吗? 带着这些疑问,投入《追风筝的人》的阅读……
《追风筝的人》中作者从阿米尔和哈桑出生开始写起,这一对“好朋友”吃着同一个奶妈的奶,在同一个庭院学走路,花墙下、草地里、树枝上、山坡上,两个小朋友形影不离,互相为伴。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高高在上的阿米尔少爷住在楼上俯瞰住在下面草棚里的哈桑仆人。阿米尔从来没有把哈桑当成是朋友:有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从来不叫上哈桑;自己孤独一人的时候才会想起哈桑,捉弄哈桑,戏弄哈桑。哈桑则是永远把阿米尔当成少爷,当成是他心中最最重要的人,所以才会有那句由衷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两个人在同一个环境长大,性格秉性却大相径庭。阿米尔胆小懦弱,不喜欢运动,喜欢坐在书房读妈妈留下的书。哈桑坚强勇敢,喜欢听阿米尔少爷给他讲故事,喜欢阿米尔少爷自己创作的故事,遇到坏人又可以挺身而出挡在阿米尔少爷前面。
这样忠实的仆人,却遭到了阿米尔的背叛。风筝大赛,阿米尔胆怯了,哈桑一次次的鼓励,让他们两个坚持到了最后。阿米尔心中想着的是好好表现,从而得到爸爸的夸奖,他嫉妒爸爸对哈桑好,小小年纪觉得爸爸对他太过于苛刻,而产生了扭曲的心理。哈桑不顾一切的为阿米尔追逐最后掉落的风筝, 因为心中的执念“为你,千千万万次”,最终追到了风筝,却遇到了危险。阿米尔看到哈桑被欺负,被侮辱,他不敢站出来,内心也不愿意站出来。偷偷躲在角落看着哈桑受辱,事后装作没看到,但是心中是不安的。为了摆脱哈桑,阿米尔再一次犯错,诬陷哈桑偷窃,从此和哈桑永远分离,内心的谴责也伴随着他十几年。
战争,如此残忍,无辜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胡赛尼笔下的战争,笔下的逃亡,读书时感觉是在看放电影,如亲临其境。阿米尔和爸爸离开家乡,逃到了美国,渐渐过上了好日子,也碰到了心爱的姑娘,幸福快乐的组成自己的家庭,爸爸却生病永远的离开了。
直到有一天老朋友拉辛的电话,又把阿米尔带回了阿富汗,带回了曾经童年有欢笑也有痛苦记忆的地方。拉辛为阿米尔揭开了一些谜团,希望引领阿米尔走向正确的道路。在那里阿米尔知道了爸爸的秘密,知道了哈桑的身世,知道了为什么爸爸不那么疼他,而是对哈桑很亲蜜。哈桑和妻子都惨遭迫害,唯一的儿子还在恤孤院里。拉辛希望阿米尔找到哈桑的儿子,也是他的侄子索拉博。阿米尔从愤怒被爸爸和拉辛欺骗到希望为哈桑做点事情,内心有巨大的转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索拉博,却几乎丢了自己的性命。也正是因为索拉博,阿米尔才捡回来一条命。
在《追风筝的人》中索拉博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小男孩,见到过战争的残酷,失去了阿里爷爷,莎莎奶奶,爸爸和妈妈,也遭受过性侵。这样一个遭受伤害的小男孩,看到了一点点希望,就是和阿米尔回美国。然而签证问题,去美国遇到了很多困难。阿米尔提起不得不把索拉博送回恤孤院,并保证不会有人伤害他。索拉博绝望了,他不愿意想象回去恤孤院会再经历什么,他的小小心灵再也经受不住其他的伤害了。绝望使他走上了绝路,阿米尔发现的时候是撕心裂肺的疼痛。庆幸索拉博被救活了,但是他从此不愿意再和别人交流。
签证问题解决了,阿米尔收养了索拉博并把他带回美国。阿米尔的妻子非常兴奋的收拾好楼上的书房作为索拉博的卧室,准备了玩具、书籍和新衣服。可是索拉博不愿意与人交流。一年后,一次户外的家庭聚会,阿米尔看到有人在放风筝,想起少年时和哈桑放风筝的情景,也想和索拉博一起放风筝。索拉博小时候听爸爸哈桑说过他们放风筝的故事,对放风筝也产生了兴趣。当阿米尔为索拉博展示绝技,隔断了附近挑衅的风筝,问索拉博要不要为他追这只风筝。索拉博有了回应,希望得到那只风筝。
20年后,阿米尔收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为他竭尽所能。阿米尔在小时候走错了路,渐渐长大,都饱受良心的谴责,又仿佛是一个圈,索拉博的出现,又把阿米尔带回了正确的道路上。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至少要看你如何选择,如何决定,是否愿意改变!能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在身边多么的幸福呀!
很喜欢胡赛尼的作品《追风筝的人》,文字很真实,描写的很细腻,非常注重细节,又不觉得烦絮。书只读了一遍,很多细节描写都还记得很清楚。比如在大使馆办理签证,前台的接待员回去桌子坐下的时候还写了高跟鞋敲打地面的声音。别的小说经常会遇到读完一遍只记得大概内容,细节都忘的差不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