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笔记及感悟10条:
1.慕名《围城》已久,但始终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一观,时至今日方阅读完。名副其实的大师之作,教科书级别的,书中金句频出,描写手法让人惊叹不已。看此小说时,脑海中时常浮现一个念头:若有作文不好之人,当来看此小说,把文中好句背诵用之,必能提升档次。话题扯远了,回归正题。读完《围城》,有些想法想说,又恐想法幼稚,惹人嗤笑,思虑再三,终于下笔。
《围城》书中方绝对不算是个讨喜的主角,懦弱没主见,没本事脾气大,还喜欢随波逐流。反正我是不喜欢他,在书中也就是结伴去三闾大学的路上的表现,尚有可圈可点之处,不明白为何苏,唐,孙都喜欢他。也许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不了解当时的环境和她们的想法,也许在他们那个年代方已经算是不错,按我们的想法,他差的很远呢。书中赵,是比较喜欢的一个角色,虽然他刚出场并不讨喜,可是慢慢看下来,真觉得不错。赵豪爽又不失儒雅,浮夸又不乏精明。有能力,有主见,幽默、豁达,讲义气,明事理,讲分寸。总之,觉得赵应当是围城中最聪明的人了。可是就算是聪明人,也栽在苏文纨和汪太太手中。大概是不完美,有血有肉,才显得真实吧。
对于孙柔嘉,个人是比较欣赏她的,虽然很多人都说她有心机,更是千方百计才拿下方,可是我觉得她的做法也没伤害谁,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局面,更何况看到后面觉得方还配不上她哩,虽然她也有缺点,但是还是觉得她还是不错的。去三闾大学的路上,不矫情不做作能吃苦,属于加分项。去了那里,当了助教,被学生戏弄,感觉处理的不是很好,但是一想,她刚毕业出来谋生,也能理解。他们婚后,她还是比方成熟,很多的吵架都是她主动让步,结束争吵,反但是方作为男人,针针计较,丝毫不让步。对于她没有和方的家人处好关系,确实有不当的地方,可是方的家人也实在不咋地,可能两方受的教育不一样,新旧观念的冲击。在围城里,每一个婚前不喜的小点都会在婚后扩大无数倍,更何况他们还让第三方参入其中,更是火上浇油。最后的结局应该是分了吧,这样也好。
写作真的很难,想把心中的话语如实的记载出来都不容易,心中好像想了很多,可是写的时候,又好像都没有,思来想去,写出的话语还是非常浅薄,也许等我在微读再读上几年,每本都认真记载,回头来看,或有进步。
2.用了不短的时间慢慢看完了《围城》,实在是好。这里先借两位先生的话来表达我的感想。第一是钱谷融,他评价钱钟书的文字“下笔有神,奇思妙想联翩纷披,令人目不暇接”;第二是季进,他说,“我把钱锺书称为‘围城里的智者’,主要也就是指钱锺书对人生境遇与人类存在的巨大洞察力”。他们说得都是极精准的。钱钟书笔下的人物无一不具备他文字呈现的“核”,纷繁复杂,皆是真实存在的“人性”。因为深刻,深刻到融化了时代的界限,著作必定不朽。
3.《围城》这本书读了大约两遍的样子,偶尔拿起书还会看看里面的句子,里面的人物。世间百态,人就占了七八十,不由让我们赞叹人类这一物种的奇妙。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感觉钱先生真是一个刻薄的人,他虽然尤其偏爱晓芙,却没给她一份好的爱情,主角鸿渐心虽不错却也不过是个渣男,苏文纨如此一个优秀的世家女子也终于沦为市侩。倒是赵辛楣,虽然为了爱情蹉跎了十几个年头,但也是家庭美满,事业有成。里面的种种人物,在钱先生手下,好似人心恶的,丑陋的一面都不禁浮现于人的眼前。每一句话,细细体味都另有他意讽刺如针扎一般。每一个情节都好像在身边见过,读完后,回想起来不禁觉得荒唐可笑,人心如此多变。
4.《围城》不愧为名著,书本里将人生当中的恋爱和婚姻不同阶段的各种情感生动精准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故事男主角方鸿渐靠着殷实的家境和父母提前给自己订婚的丈人家的支持,出洋留学,因不学无术而只能买个假学位回国应付交差双方父母。回国途中在船上和同为留洋回国的鲍小姐风流快活,同船的苏小姐因为高冷而只能看在眼里,香港下船后鲍小姐被哥哥接走了,他只能和同船继续通同行的苏小姐暧昧,一同从香港继续乘船去上海,到了上海之后先在丈人家的银行任职,又在丈人家住下,因为其未婚妻的提前去世,他越发觉得应该待在丈人家里,到上海后抽空是必须要回自己的家里看看父母的,多年求学使得自己和父母兄弟有点生疏,看完父母后算是完成了回国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后在上海和苏小姐及唐小姐演绎了一段经典的三人错恋,他真心喜欢唐小姐,唐小姐对他也有好感,苏小姐却又喜欢他,在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中最后阴差阳错,苏小姐嫁给了别人,他也没有娶到唐小姐,只是将一段美好而又短促的热恋经过留在了记忆深处。
因为感情纠葛又无意惹怒了丈母娘而被迫被丈人解雇,接着在朋友赵心梅的推荐下,内地三吕大学邀请他去当老师,他和其它几位同被邀请的朋友一起去报道,一路上又演绎了无数的艰辛苦难,尤其是日军此时正在侵华,一路奔波是无比辛苦,几经周折终于到达目的地,也和校长接头碰面,幸福美好的事情本应开始,故事却没有如此发展而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说好的教授没有被聘上,校长只给了他一个副教授,这还不算什么,没想到的是竟然让自己交伦理学,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是非大染缸中终于容不下自己,他不被续聘副教授更别提教授了,而通行的孙小姐和其它朋友同事都拿到了聘书,唯独没有他,此时的他只能无奈重回上海,期间因为和孙小姐走的密切加之各种谣传竟然真将他和孙小姐推到了一起,竟然奇迹般地互相同意结婚,更惊奇的是在回上海的路上就领了结婚证办理了结婚事宜,只等回到上海通知双方父母结婚的事实。到了上海通报完了结婚的事之后,双方开始找工作,找房子,开始安家,孙小姐靠自己父母和亲戚很快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可方鸿渐还是通过朋友心眉的介绍才找到了差事,在一家报社当资料室的主任,这算是安了家立了业,婚姻家庭生活也真正开始了,围城内的家庭争吵也逐渐开始了,加之双方家庭的介入,使得家庭矛盾和争吵更加激化,最后在方鸿渐被报馆又一次解雇后达到高潮,他在推了一下孙小姐后被孙小姐扔来的梳子砸到了脸上而愤然出走,期间也穿插了心眉在重庆对他的邀请及其决定去否的煎熬。
5.钱老的《围城》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是,只是很表面的看,正如女性化妆品的粉饼一样,轻轻地却不能瞬间贴服肌肤,需要多多均匀铺陈几次(其实我也不会化妆,再说下去说不出细节)。试问一下,世间之事有多少是拿起了,太沉重!放下呢?却舍不得。其他的不扯开,《围城》的感觉恰恰如此,虽寥寥数语,心中话语甚多,城里城外的人各自体会吧,无论如何,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目标,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要担心,生活下去,世间值得!
6.创作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如此它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围城》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现如今快餐文化层出不群,它们的创作灵感我认为主要是靠想象,靠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东拼西凑。有点脱离人本身,以及生活本身的感觉。他们不像《围城》一样,写的如此深刻,写的如此贴近生活现实。有时候让我感觉《围城》像是一个人在向我诉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有真实的文化背景作为铺垫,有深刻的人物形象在我眼前活灵活现,也有一些残酷的生活现实,但同时也有些细微的描写,能唤醒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比如说文中出现的唐晓芙,我觉得这个人物设定就很好,但作者并没有打算让她和方鸿渐走到一起,而是选择了让他和孙柔嘉一起吵吵闹闹的过日子。这就能体现出普通都市言情小说和文学著作的区别了。还有赵辛楣,我觉得这个人也不错,尤其是他和方鸿渐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颇为有趣。苏文纨也不错,是一类女性的代表。还有那个高松年,也是颇为世故。作者能够构建一个如此庞大的人物关系结构以及清晰明了的剧情线路,真的是很厉害,尤其是这些一个个人物又是如此的有血有肉,甚至我都能从周围人的身上看到些许小说中人物的影子。
读过本书,也有一些突发的小感想:第一个就是要把女人当做一个女人来对待。第二个就是对于爱情的看法。我觉得爱情只有在两个人结婚前的怦然心动,朝思暮想,互相“挑逗”时才能叫做爱情。结婚之后,那叫过日子,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各自的工作,还要考虑小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双方两个家庭的融入,对于未来的规划等等。第三个就是对另一半的选择。我觉得过日子,选对人特别重要。对于特别特别爱的女生,我中学时代暗恋的时候出现过,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女生不适合和我过日子。对于喜欢我的女生,在一起之后,我发现也不适合和我过日子。因为我不喜欢她,之间的关系有点过于礼貌,关心就是男朋友对女朋友的那种关心,生活没有一丝情趣和嬉闹。但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曾经的那个……的方鸿渐已经死了。”所以我以后想要找到一个不是特别喜欢的女孩子,她也不是特别的喜欢我,我只需要一点点的相互喜欢就够了,然后我们吵吵闹闹,吵完我就去哄,哄完了我还和你吵,因为我一般心里面是不会生气的,哈哈哈哈哈哈哈,然后我们磨磨合合的过一辈子。可以相互支持和陪伴,互相鼓励和包容。
7.好奇了很久的《围城》终于读完了,原以为《围城》是写婚姻的,说没结婚的人想结婚,结婚后发现婚姻不是之前盼望的样子,后悔结婚,读了之后才发现,我被那一句名言欺骗了。这个想法很片面,其实围城说的不止是婚姻,而是一段一段无限循环的经历,比如在周家,比如在三闾大学,比如回到上海,比如想去重庆,这一段一段的经历都是一座城,对去到之前充满好奇,去了之后仿佛困兽般煎熬,一心想要离开。其实生活本没有城,是自己把自己圈了进去,是鸿渐的学识、品性和心态把自己圈在了自己的城,一位书友说“围城不过是小资产阶级对世事无奈,对社会和自身掌控力不足的嗟叹罢了。”
钱老很有意思,貌似把他所看不惯的行为,世间丑陋的百态人物形象,都收拢了来,唯独留了正义豁达之士排外,目的是想狠狠的讽刺他们一番吧,揭露这个虚伪的世道,人性的弱点。每个人物形象饱满丰富,自成一体,尤其是后半部分,鸿渐结婚后与孙柔嘉的日日争吵,虽然吵得很烦,但却真实体现了婚后的夫妻生活。只是对于孙柔嘉,我不喜欢,觉得她的嘴和心眼太刻薄了,可是,有很多书友喜欢她,也是让我很不解啊。
整体来说,钱老大家之作终归是名不虚传,不愧有人说,不同年龄段阅读会有不同收获,每次阅读的感受都会不一样。如若学生时期拿来读,怕是要对钱老的文字爱不释手了,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妙语连珠、幽默诙谐、富含哲理,一个个比喻更是神来之笔,随便拿来一句都可成为作文中的佳句。成年后首次拜读,研究的是何为围城,囫囵吞枣读了个故事梗概。等到年岁再大些来读,应该会对其中人情世故更为感慨吧。准备买本纸书,存于书架,勾勾画画,细细品读。最后看了杨绛写的附录,深觉这对夫妻甚是可爱,相比小说,更愿意看真人真事,所以,下一本《我们仨》。
8.像杨绛先生一样锱铢积累读完了钱钟书先生锱铢积累写完的围城,感触良多,可又不知怎样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做个记录吧,下一次再读不知会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或许会有全新的感受,生活处处是围城,当你自以为走出围城时,其实正在走向另一座围城,我们每个人终此一生都被围城所困。
9.太有趣了,不能说是完美,但配得上满分。《围城》我看过很多很多次——封面,但都因为惧怕是个长篇,担心自己耐不下性子把它读完,年末工作不忙,办公室时间读完,读完之后,包括读的过程中,都一直说,真恨自己没能早点拿起来读,后悔啊。溢美之词就不需要我多说了,怕不如前人说得好,只好推荐给周围没读过的人尽快拿起来读,太棒了,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10.《围城》书中的方鸿渐与孙柔嘉是自由恋爱的、自由了恋爱却没有了,恋爱了自由却没有了,结婚了自由和恋爱都没有了!写书的钱钟书与杨绛是自由恋爱的、他(她)俩的恋和爱令人感动不已!婚姻生活更是令人羡慕不已!再看此书、仍忍不住笑、钱先生的作品不仅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而且对当时仍至现在社会现象的嘲笑和幽默更是令人荡气回肠、惊叹于心!经典就是令人百看不厌、值得深思、回味无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