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苏菲的世界》里,苏菲遇到了一个叫艾伯特的哲学老师,他给苏菲介绍了从帽子里拉出一个大兔子的奇妙故事,并告诉苏菲尽量避免做兔子毛皮里面的虱子。苏菲很着急的听完了几个星期的哲学课,突然发现自己是席勒的父亲少校给席勒准备的一个角色,而席勒手上拿着的这本书,就叫《苏菲的世界》。艾伯特想要带着苏菲趁着少校不留神,从字里行间逃出《苏菲的世界》,于是给了苏菲一本书,叫《苏菲的世界》,最后,我花了18个小时,读完《苏菲的世界》。
上学时候在深圳做家教,教初三和高一化学,物理,数学,英语,生物,当时就隐隐觉得,我在做一件很卑鄙的事情,除了家教本身应试的性质之外,我觉得我在抹杀十四,十五岁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时就觉得,把知识强硬的分割成数理化生这林林总总的科目,不仅是在侮辱那些伟大科学家,更是在糟蹋孩子的心灵。这件事情当我是学生时,我一无所知,但当我站在一个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时,我发现这是教师的责任。那么,是否有一门学科可以尊重知识完整的同时,又让孩子在摆脱愚昧的基础上插上思考的翅膀。当时我不清楚,现在我找到了,这门学科就叫philosophy。
听过苏格拉底,听过柏拉图以及中世纪的希腊哲学;了解过佛教,基督等中西宗教文化;学过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大卫雕像,贝多芬协奏曲这些西方历史和文化;考过伽利略,牛顿,笛卡尔,达尔文的公式,定理;背过马克思,黑格尔的资本论,辩证唯物主义。
读了苏菲的世界,才真正把知识串接在一起。这不是简单的综合法,对一系列知识的连贯理解不仅仅是在这些知识间加上因果和时间的粘连剂。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知识不再是碎片化的,离散的,来了又走,出现了又消失。在某种程度上看,我们曾经学习的数学,物理公式,和我们在糗百,猫扑上看的段子,除了一个是强制一个是娱乐,在信息本身的破碎性质上看简直没有区别。终于可以明白牛顿作为伟大科学家和虔诚基督徒的原因,终于弄懂了弗洛伊德如何在意识和潜意识中游走,终于可以在读着读着读不明白是,发现哲学史就像一本人生字典,读不懂了,打开索引,查一查,看一看,生活就不再那般困惑又那般无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