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死亡约会》读后感:
①本书一改阿婆的经典套路,虽然死者也是腰缠万贯,也是作恶多端,也是老态龙钟,但却是一名女性而不是男性,是在小说后半段才死而不是一开始。换句话说,小说前半段通过大量的笔墨铺陈了为什么死者会是这位博因顿老夫人。
②她曾做过监狱的看守,也许就像津巴多的监狱实验一样,这段经历燃起了她对权力的秘密渴望,于是她把自己的家变成囚笼,把自己的家人变成罪犯,对他们的身体和心智实施双重禁锢。她虽然重病缠身,但却拥有毋庸置疑的强势力量,一个眼神和一句话就足以震慑她那些实际力量远强于她的子女,就好像马戏团的演员驯服了大象一样。
③但是,事实上博因顿夫人对权力的欲望既没有被控制住,也没有发扬,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她既没有被憎恨,也没有被惧怕,充其量只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家庭里的小小暴君,于是她不再满足,她决定带领全家出门旅行,想通过严重动摇自己的统治地位来取乐,也正是因此才招致杀身之祸。因为此举不仅会让她的家人发现自己是如此异常并使得对她的憎恨成倍增长,更会吸引她家庭之外的敌人。
④【文学比较】本书和《东方快车谋杀案》最为相似的地方,就是死者都是遭众人痛恨,十恶不赦之人。但是面对凶手,波洛却没有做出和那部作品一样的选择。为什么呢?
也许答案正如波洛在书中所说:“这跟被害人的品德一点关系也没有。用个人的准则去作判断,夺去别人的生命,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是危险的”
《死亡约会》中的博因顿夫人固然遭人唾弃,品德恶劣,但她没有做任何犯罪的事情。因此就算她周围的所有人都认为她该死,她在法律上也并不该死,任何一个公民也都没有权力以个人准则代替法律争议,以个人手段代替法律的制裁,否则法律将毫无意义。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绝不应被轻易冲破,或许这也正是冲破这层藩篱,并且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如此成功的原因。
⑤在波洛的推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对证人证言的分析,他对嫌疑人的问询,有时甚至就是普通的聊天,尽管每个人都会撒谎,但是他坚信:“总的来说,人大都会说实话的。因为编谎话所带来的压力要更大一些。你可以撒一次谎,或者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但你不可能一直撒谎。这样的话,就会真相大白了。”这一理论在其他书中也有所体现,但在本书中显现得尤为明显。
⑥【外一则】《死亡约会》中描绘的杰拉德医生是一名世界文明的医生,而他会对见过的陌生人品头论足一番——品评他们患有何种疾病。看来,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医生,都有这种职业病
⑦【杂记】越是张牙舞爪的人,就越是可怜。
作者:B216号行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