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格雷厄姆名著《柳林风声》读后感有感:
①【读前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读过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了。
我一直认为童话是最好的治愈系文学,
因为它可以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约束
它从不刻意煽情,却能让孩子永远记得勇气、友情和智慧
它像小孩子说的话一样无需费力解读潜台词和画外音
它每每以大团圆结尾
②【背景介绍】也许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因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而翻开这本书。前者沿用了本书的角色和人物关系,可谓是“心理学同人文(续集)”。
本书讲述的是鼹鼠、水鼠、獾和蛤蟆在柳林河岸的故事。
据说,作者的儿子天生单目失明,另一只眼也斜得厉害。夫妻俩不愿面对现实,宠溺地称儿子为“小老鼠”,孩子四岁起,格雷厄姆每天晚上都会为他讲一小段动物故事,后来由于儿子在外度假,讲述就变成了书信。1908年,这些零碎故事结集出版,便成了《柳林风声》。
在最初的讲述中,除了蛤蟆、鼹鼠和河鼠等动物外,还有长颈鹿这样的庞然大物,但由于这样的大型动物不太适合进入柳林河岸的动物世界,所以后来被舍弃了。
听父亲讲故事长大的孩子,一定都很幸福吧。
③【文学比较】我读本书一直萦绕不去的想法是:蛤蟆实在太讨厌了。
危险驾驶、偷车入狱、越狱、偷马、袭警……
口无遮拦、虚伪、狂妄自大、喜怒无常、做事不计后果、自我为中心……
书中说它本性善良,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不计后果、极端自私、毫无道德底线冒险主义,一度让我怀疑怎么能任由其出现在童话书中,二度让我认为作者是个美国人(狗头保命)
三度让我觉得该看心理医生,解决一些心结的应该是主角水鼠,蛤蟆先生首先应该解决的是“道德问题”
④所以,有蛤蟆出现的章节,我通通不喜欢,至于其他的,无论是情节、对主要人物的塑造还是环境描写,都担得起世界经典童话的名头。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沉迷于“柳林风声”中不能自拔,恨不得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⑤让本书能够进一步大放异彩的,是本书的插画。我读的版本是英国插画家克里斯多夫 ·邓恩所作,其精美程度对本已栩栩如生的角色来说无疑是点睛之笔,我又特意查了最负盛名的谢泼德(《小熊维尼》的画师)插画版本,更无愧是传世经典。
盖童话终究是要给小孩子看的,文字再精美,也抵不过图画给孩子的印象深。
⑥【摘记】冒险故事永远是最精彩、最刺激的。既然这样,它们为何不能像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事一样,也成为我们的真实经历呢?
作者:B216号行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