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性》读后感: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指这个人为了实现他的根本诉求所采取的方式或方法。
而这种“兼顾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的能力,阿德勒称之为社会感。
自卑本身并不是件坏事。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出人头地、高人一等,都想得到一种优越感。这种心理诉求成为我们内在的动力,驱动着我们不断进步。
从大的方面看,它让人类这个群体在群敌环伺的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成功地发展到了今天;而从小的方面看,它让我们立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用努力奋斗填补目标与现实的鸿沟,最终品尝到自我实现的快感。
自卑感来自于我们的童年,正是它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努力奋斗,但它也会成为我们内心那根刺,很有可能一生都无法超越。
行为由目标决定
幸福来自于社会感。
没有社会生活的庇佑,就没有人类。所以我们人生的重要一课就是要用心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会感。
所谓社会感,指的是促使我们认同他人、同情他人的潜能,既可以宏大到为了整个社会利益而不惜牺牲自我,也可以微小到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的感受。
第一个,给予。
第二个,合作与帮助 。
第三个,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能很快与对方同频共振,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所有的不幸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人格的形成是在幼年开始的,尤其是4-5岁,这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不注意环境的不良影响,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情结,人生价值观发生扭曲,长大后无法与他人和平相处,也失去了克服困境的勇气和能力。但问题是,自卑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时候看起来还很上进,所以需要父母们多观察,及时疏导。
文/Fenny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