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一):感受名著的不朽魅力
近50个小时,终于读完了这部名著,颇感意犹未尽!一直以来,关于《水浒传》的评论可谓是层出不穷,任何一个读者都至少会说两句,有的人还会长篇大论,甚至再写一本书来作为评论,我也不例外。
对于《水浒传》的最早了解要来源于小时候父亲讲的故事,什么武松打虎,李逵接母,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等等,由于小时候的不谙世事,听完之后,没什么太深的感触,只觉得他们都很有本事,都很厉害,武艺很高,这也许是我还对其记忆犹新的理由。
后来,逐渐的长大,也就想从电视剧里找回还残留的小时候的记忆,所以两个版本的《水浒传》都看过,感觉他们个个都真是英雄了得,看得很过瘾,但总为他们的结局扼腕叹息不止。
正是由于自小的水浒情节,终于萌生了看完原著的念头,这次算是下了决心完完整整的看完了一遍。前文我已说过,对于《水浒传》的评论太多了,我不想再去评论太多,我就只对电视剧和原著的区别说点感想:
第一,原著的精彩,电视剧的表现不及其二三,尤其是原著对于很多细节的描写,比如景色,人物的装扮,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心理活动等,从影视里根本就不能窥其一二;
第二,原著的行文流畅简直让我辈望尘莫及,比如对一件事情的陈述,逻辑严谨,言简意赅,用词精当,真感觉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第三,影视剧严重改编了原著,虽说改编的部分内容也很精彩,但是对于原著是一种不敬,因为即使不改编,原著的精彩依然不减毫厘;
第四,看完原著,感觉影视剧简直是虎头蛇尾,我不清楚具体缘由是什么,但是从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以后的部分,征大辽,战王庆,攻方腊,这些情节几乎一笔带过,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奉劝大家,要想真的了解名著,感受名著的不朽魅力以及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营养,必须研读原著,想必这也是每一个读书人的切身感受。
对于《水浒传》这样的书,读一遍岂能够用,来日方长,总觉得能常读常新,每每获益,等有空闲,再拜读之!
《水浒传》读后感(二):智慧的结晶
世人知晓水浒传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真正读过一遍,理解的人却寥寥无几,最后,故事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一点点消失,只留下了这水浒传三个字,读懂的人成为了真正的大师级别的人物,老师曾经做过调查,在我们班级里真正读过读全四大名著的人有几人,尴尬的只有老师的脸色,看着这零零星星的手,我觉得真的该反思了。毕竟我是一个学文学的人,如果连中国最经典的四本书都没读全,记不记得住另说,是不是应该找个地洞钻下去。索性,我现在知道也不算太晚吧,毕竟现在有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道理。
我很喜欢中国古代文化,几千年的岁月的积淀,智慧的结晶,书厚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兴趣,我觉得这四本书都没读过,读再多的书也挽救不了自己的无知。
水浒传历来被奉为忠义的典型,这群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忠义走到了一起,不论他们到底过去的行为,把他们定义为什么,这108人汇聚到梁山泊之后,他们就成为了一人固有的代名词,忠义二字。先忠后义,不可调换。
及时雨宋江,一生以忠为信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毅然决然的追求所谓的大忠,甚至为防兄弟李逵反叛,也奉上了一杯毒酒。
二号玉麒麟卢俊义,溺水而亡,这个同样以正统伦理纲常为指南的人也不得善终。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看着他们一个个出场,走到梁山泊这个大阵营里面,又看着他们在平田虎,王庆,方腊的过程中,被作者一笔带过,一个个退场,最终留下的才是真正要守护王朝的人,他们最开始走到这是被迫,一旦自己摆脱了生命的威胁,又有几人愿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哪怕是英雄。
书中也不乏带走一些神秘色彩,公孙胜,乔冽等带有仙术道术的神秘人,在人世界的生活中增添了神秘气息,也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吧。
在这里,我最喜欢浪子燕青,这个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男人,侠肝义胆,义薄云天,最后的结果还是善终。还有鲁智深,这个外表粗狂的汉子,也有内心忠义的豪情,李逵,我认为他是所有人里最为忠义的人,大大咧咧的,却能为兄弟两肋插刀,除去莽撞之外,我也很喜欢这类的人。
这本书,我看了纸质书的前80回,又看了电子书的后40回,可真是历时非常长的一本书,看完之后,感慨颇多。
这些苍白无力的吐槽,又怎能代表我内心的感受呢,聊以自慰罢了。
《水浒传》读后感(三):梁山不同阶段的人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次说起水浒传,或者看到与水浒传相关的字眼,总是会想起年幼时代,星光灿烂,小伙伴们光着膀子在禾场上围着那14寸的黑白电视机。看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看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看豹子头林冲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那时候看的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觉得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武功盖世,打遍天下无敌手,除恶扬善,杀尽天下坏人!
年少时看的是热闹,年长了,想看一些门道。本书成于元末明初,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农民起义也就是造反建立的王朝,百废待兴,这本书,被列为禁书,也没那么难以理解!明初的执政者大概也是做贼心虚!后来,可毛主席说了,梁山水泊反贪官污吏不反朝廷。
梁山好汉,有被忽悠的,有慕名自愿落草的,更多的是被逼上梁山的!被官府逼的,被生活逼的,也是被梁山逼的!梁山是逐步进行战略意图改变的,不同阶段上梁山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王伦时期的梁山泊,一穷二白的创业型团队,团队成员普遍能力不高,战斗值不行,这时候的愿景也很简单:营业收入能维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运营现状即可,赚今天的钱今天花,正儿八经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没有也不用考虑发展!同时,业务范围很简单:抢钱!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能聚在一起创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自己开公司总比上班强,大小是个老板,约束力直线下降。
晁盖时期的梁山,林冲等人在董事会上突然发难,武力重组董事会,新一届董事会成员:董事长晁盖,常务副董事长吴用,技术顾问公孙胜,董事林冲,刘唐,三阮,杜迁,宋万,朱贵共十一人,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此时的梁山开始进入另一种局面: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储备,更重要的是,品牌形象在逐渐形成。这个时候的团队战斗力直线飙升,于是,业务范围有所扩展:抢钱,抢地盘,抢人!抢钱是绿林英雄的老本行,抢地盘也只能说明是窝上进的土匪,抢人才是最重要的,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各种人才,于是,在这个阶段大量被梁山看中的好汉被梁山好汉闹的家破人亡上了梁山,这直接说明了此时的梁山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是偏安一隅追求温饱了,而是要提升品牌竞争力,打造成地方龙头企业,这时候的口号是:替天行道!
终于迎来了宋江的梁山时代,在宋江和吴用的双簧表演下,以及以公孙胜林冲李逵等死忠粉的强力支持下,晁盖结束了自己的傀儡使命,梁山进入宋江时代。基本盘定了,新官上任,总要对兄弟们有所交代,于是,进行人事调整,一百单八将排座次,分封职务!大部分兄弟们这时候觉得都修成正果了,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正儿八经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睡大觉了。
可看看郓城小吏宋江的套路,到底还是要读书,土匪不可怕,可怕的是土匪有文化。宋江掌权后的一连串动作,先改聚义厅为忠义堂,“聚义厅”明显的土匪窝,“忠义堂”却不一样了,摆在兄弟义气前面的是忠,忠于谁,那只能是朝廷了,可惜很多兄弟还没能完全领悟领导的意思,后来宋江为了点拨兄弟们,对替天行道做了重新定义,此替天行道非晁盖时期的替天行道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原来的天是普天是天下,现在的天是天子是皇帝!但是兄弟们还没有领悟,于是借着铁叫子乐和唱出了“早日招安”。是的,这时候的梁山伯的战略目标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满足于做土匪了,用现在的说法是:做大民营企业后被国营企业收购,想要行政编制!那自由自在惯了,或者看不惯国营作风的兄弟们就不干了,于是跳出来三个人:武松,李逵,鲁智深!均发表了不同意见,态度还很恶劣,死忠粉李逵还差点因此受到杀鸡儆猴式的处分!被李逵这一闹,反对招安的董事会成员保留意见了!于是,以后开始大量出现:所过之处,城里百姓,秋毫无犯!以前连屠城都干过的,现在为什么改变如此之大?那是要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顺带引导舆论,为以后招安取得良好基础。
招安了!在没有获得一官半职只得了一纸赦书的兄弟们开始为朝廷卖命!北征辽国,征王庆,征田虎,征方腊!前面三征那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到了征方腊,梁山好汉,成群结队的挂,一死就死一打!可怜好多兄弟们,都还没享受过行政编制的福利,就被阎王爷收编了!战死的,病死的,看开了走了的,最后享受国家福利待遇的不过二十六人!最后的结局是:太师们干掉了富二代玉麒麟卢俊义,毒死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宋江,可恶的宋江顺带毒死了李逵同志,死忠粉吴用大老远的跑过来埋在了边上,剩余的兄弟们看情况不对,开始陆陆续续辞职。
至此,曾经呼风唤雨的梁山好汉告一段落。消散在杭州的烟雨里!尘归尘,土归土!回想郓城小吏,本来一个政府办事员干的好好的,不得已被梁山好汉软磨硬泡上了梁山,其实心里一直是不舒心的,也可以说不得志,于是开展了自己的洗白之路,拿什么洗,被他口口声声称作兄弟们的身家性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业务玩套路的土匪还是玩不过职业班子,被朝廷一股脑儿收拾了!厚黑一点想,方腊如果是皇帝老儿设的一个局,借此两败俱伤,朝廷坐收渔翁之利,也不是没有可能。
人呐,还是要信一点命!逆天改命不是不可以,那先把自己放在油锅里滚三滚,有命活着再来!要不,就要找条好路,跟个好人,不要傻不拉几,被人卖了你还真帮人数钱!再不如,也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被人三句好话两杯好酒感动了,为他人做了嫁衣裳,适可而止便好!最不如,也要看开点,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
《水浒传》读后感(四):精彩纷呈,汇聚天下英杰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前半句在现在看来是很恰当了,会被这个版本惊吓到,杀人就跟剁萝卜似的,一刀下去变作两段,最可怕的是吃人,动不动把人心腕出来下酒,这样的情节看多了就容易轻视生命以身试法吧!然而一般年轻人能坚持看下来就很不错了,初中被学校逼着看这本书,最后把笔记做到武松打虎那章便放弃治疗了,那时人云亦云,觉得梁山泊就是一个忠义堂,汇聚着天下英杰,一百零八好汉就是一百零八好汉,再读水浒才发现并不是如此。
梁山泊本是王伦为首的土匪窝子,最后被林冲一刀了结老大,交给晁盖接位,《水浒传》最后人物及时雨宋老黑加入,凭着自己夸张的收买人心能力,开始给寨子不断添将,一部分逼不得已本身清白的好汉和早以罪行累累有能力的土匪的加入可以得到理解,另一部分人的落寇真是值得叹息,扈三娘和秦明最让人心疼,一家老小被宋江赶尽杀绝逼上梁山。一边读一边恨笔者的绝情,满口仁义道德的“好汉”们杀死人来毫不心软,刚刚还在为民除害攻寨的武将转眼就被宋老黑收入麾下,无比讽刺。对了,我发现这本书对女性及不尊重,女性在里头非奸即淫,一个比较正面的一丈青却被弄得家破人亡,我不服!
可是转念一想,毕竟有时代局限性,怎么能以现在的道德眼光法律标准去评判宋代的人物时事呢?这水浒本是小说,供当时的百姓听闻娱乐,古代本是男尊女卑,劫富济贫被大为赞叹,什么神仙做法也根本不能当真,该研究的应是笔者描写的这一百零八号人物,绰号奇奇怪怪,性格技能更甚。
最讨厌的是黑旋风李逵,完完全全是个死神,走到哪儿杀到哪儿,也是个痴儿,为了宋老黑上九天揽月下六海捉鳖,和老大一起喝下毒酒身亡,临死前还不忘嘱咐老大……可惜他罪孽深重,不值得同情。
最最喜欢的是浪子燕青,对主子死心塌地,刀山火海在所不辞,忠义两全,仪表堂堂,目光长远,不慕荣华,不贪女色。其余就是大家熟悉的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武行者武松,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戴宗,浪里白条张顺。
《水浒传》读后感(五):世情之艰难(600字)
初中时读水浒,只粗粗翻过,看的是热闹。现在重读,才知人事之复杂,世情之艰难。有以下几个印象较深的点:
1.所谓“逼上梁山”,以前认为是官逼民反,贪官污吏把好人逼上去了,现在才知道,很多情况下是自己人逼自己人,已上梁山者,拼命拉其他人入伙,你不来,就断你后路,让你在正常社会无法立足。如秦明,呼延灼,徐宁,卢俊义等,严重的家破人亡,和传销没什么区别。
2.梁山108好汉,最后得到好结局的寥寥无几,除了宋江的招安政策从根本上错误之外,众人的迷误,对官本位思想的崇拜,也有原因。倒是如鲁智深,李俊,燕青等人,知进退,识大势,反而有个好结果。另外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容易活下来。如萧让,金大坚,安道全,乐和,皇甫冉等。
3.水浒117回,前72回,被招安之前,描写每个人的性格和经历,108人各有着墨,或详或略,洋洋大观,成功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被招安以后,就有点套路话了。破辽,征田虎,王庆,方腊,各占十回左右,同质化严重,除了最后征方腊一节,牵扯到人物结局,略动人心外,其余三节,简直是宋朝版的抗日神剧,宋江一伙身经百战而不死一人,战无不胜,实在有点烂尾。当然,也不能求全责备,水浒有前大半部分,已经不妨碍她的伟大了。
4.水浒写男人之极致,女人寥寥无几红楼写女人之极致,男人寥寥无几。两者可以配合起来读,要不然太极端。
5.古语说:少不读水浒,诚哉斯言。水浒108好汉,大部分都是反社会的暴徒,天生反骨,动不动就杀人抢劫,虽然在忠义的外表包装下,也掩盖不了其暴戾的本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