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脑科学》读后感(一):
由于大脑的一些生理限制,无论在什么时候,进行复杂决策和解决新问题都是困难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一个叫做前额皮质的区域。这是一块位于脑门后方的脑组织。若是没有它,就无法做出任何计划安排,只能跟着大脑的波澜随波逐流。
它每次启动都需要消耗很多能量,而且无论是同时思考几件事,还是频繁切换思考内容都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前额皮质就像是一个在大脑中的舞台,果我们妥善安排好‘演员’登场的次序及时长,就能在尽量减少精力消耗的情况下,自如地处理好我们遇见的问题。
此外,我们的大脑中还有一个名为基底神经节的结构,它驱动人们从事那些无须主动注意的日常行为活动,只要开始重复一项活动,它也会开始接管这项活动。
基底神经节比前额皮质节能得多。所以如果我们先使用前额皮质,把要处理的事情先分类,再分别处理,就会使工作井然有序,还会更为节能,减少精力损耗。
尽管我每天要学习8九个课程,还要确保日常吃饭睡觉时间,恐怕跟合理用脑有关。
工作中不仅有大量重复性工作,偶尔还会出现特别复杂的棘手问题。
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时,通常该事物是以图片形式表现在脑海里。如果我们同时想几件事,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激活视觉回路,在大脑中形成外部事物的最佳内在表征。
脑海中的东西越少越好,我们可以把复杂的想法概念化,化成几个核心要素,这样处理问题就轻松起来。
组块化思维也能起到类似作用,人的大脑都倾向于对信息分类,容量快到上限时,大脑就会自然分组,如果我们能主动地促成这一过程,就会更轻松,更高效地处理问题了。
学会概念化和组块化技巧,再处理问题就会事半功倍了。
当今社会,信息太多,人们在对一件事保持专注的同时,若是持续对其他事也保持关注,就会使大脑产生持续而强烈的疲惫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和专注度,容易错过要点,不利于形成长期记忆。
除非把一种活动锻炼成本能,比如我常常是一边听课,一边吃饭或者涮洗等,等到基底神经节开始接管这部分活动时,在此基础上叠加一项活动,以增加活动效率。
因此,平时要多实践,多锻炼,正所谓见怪不怪,尤其是小孩子,到6岁时儿童大脑发育得和成人相差无几了。所以只要没有生命危险,就要让儿童多经历,什么事情都是越早知道越好,便于以后应对复杂问题的处理。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二):
现今,我们每一天接受的信息是十几年前的数十倍。只觉得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脑子不够用的。
《效率脑科学》一书,引人入胜,介绍了关于大脑功能方面的知识,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引导大脑中的化学反应实现目标。
书作者戴维·罗克曾就任于IBM、微软等国际知名公司,他用了三年时间收集整理分析了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三十位顶尖神经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并汲取了近年来关于大脑和心理学的近千项研究以及三百多篇论文。
本书是在以上成果基础上以一种让人听故事的方式写成的,可见作者研究之深刻。
本书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问题与决策、压力下保持冷静、与人协作以及推动改变。每部分中都有几个场景,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所遇的工作或生活难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大脑的什么特性会让人们陷入什么样的困难。
讲故事人们爱听,便于接受接受,通过书中介绍的方式可以帮助你更专注、更高效、更聪明地进行大脑加工,在众多压力下依然可以保持冷静,面对最困难的挑战解决问题。
文/Fenny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