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
①【读前感】在中国,村上春树应该远比古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渡边淳一等人出名。
但我对他的印象还非常朦胧,因为,我至今还没读过他的代表作。
我读的第一本是《神的孩子全跳舞》,第二本就是本书,这两本书,在各种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书单里都不曾出现。
这样也好,这可以让我一点点的,更客观的了解他。
②读完《神的孩子全跳舞》,说实话我对村上春树没有什么印象,之所以翻开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读了两遍三浦紫苑的《强风吹拂》,想再找些描写跑步的书。
拜这一机缘所赐,村上春树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了。
从1982年(33岁时)开始跑步,持续跑了23年(截至写作本书时)
每天跑步,每年参加铁人三项和全程马拉松,甚至还参加过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这是我们学校要求学生一个学期跑的路程)。
他不仅是作家,更是跑者。自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的身体和灵魂,都永远在路上。
他虽然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但我敢说获奖的人加一起跑过的路也没有他多。
我还无法对他的作品做出全面评价,但就跑步这一点,我很敬佩他。
③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对衰老的恐惧。
运动员或许是最早察觉衰老的群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状态再好,训练再刻苦,也达不到既定的速度、高度、强度,这便是衰老。
村上春树先生每天跑步,每年都比赛,对自己的身体极限亦颇为敏感。饶是他参加的是非专业的马拉松比赛,他也能从跑步时肌肉的感觉、疲劳程度、完成时间等指标察觉到自己不可逆的衰老。
幸而他刻苦训练,这种衰老给他的改变和打击还不是决定性的,但他字里行间中仍透露着焦虑和无奈,再之后是接受和坦然。
但我不敢想有一天他无法跑完全程马拉松,再后来他每天慢跑逐渐被普通人的速度超越,再后来他终有一天没办法站起来……
④笔者今年30岁,但已经逐渐意识到体力和智力的巅峰期已过:
以前通宵打游戏,第二天照常上课,现在不行。
以前再怎么胡吃海塞不运动,体重总不会突破某个上限,现在不行。
以前背东西流畅顺利,经久不忘,现在不行。
(从我举的这三个例子就能看出来我以前也不运动吧……)
所以我近来常常对衰老敏感,对生命悲观
也因此,我非常能理解作者的心境。
自然,我也格外受到作者的鼓舞。
⑤不放弃的韧性,豁达的心境,拼尽全力后的充实与坦然,这是作者给我的第一层示范。
如果不想衰老这么快到来,如果在衰老最终到来时能微笑以对,那锻炼身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而第二层示范则是,以上说的都不对,我跑步,只因为我喜欢。
⑥【摘记】“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