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现代化的当今世界,各国都越来越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力度也成为衡量国力的角度和标准之一。
从两千多年前孔子首创私学到如今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方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从古希腊的柏拉图所创柏拉图学院轻松的学术氛围,亚里士多德的“散步的教学”下的逍遥学派到今天的西式教育,同样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不同的是,古时候的中式教育为世人所敬仰,可谓教育领域的领军者,而如今的中式教育却在与西式教育的对比下接受越来越多的批判,好像变成了一个“迂腐”“枯燥”的代名词。作为一个身处中式教育的中学生,是时候说点什么了。
没人能否认中国的应试教育的确培养出了一批坚毅、能吃苦、严谨的优秀人才,但是如今的社会、工作所需要的灵活性,创造性似乎让我们的应试人才难以顺应。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好像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没什么关系,这就类似与“道理我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慨,你的输入与社会所要求的输出不在一个频道。
如果你的一生在十八岁之前很少和异性接触,没有交流、了解、磨合、更不可能谈恋爱,但到了十八岁就要求你立马找到一个最适合你的人与你共度一生,你一定会觉得不可理喻,再想想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在高考之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在这个长达十二年的历程中,我们不会考虑自己的一生想要做什么,无暇考虑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自然不会刻意去培养、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而高考便要求你决定好一个你将为之奋斗一生且最适合你的专业。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最大灾难便在于此。
我从小到大都在传统式学校学习,自然都以成绩排名来定义“好学生”“坏学生”,我们依旧在排名的战役中相互角逐着。而西式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她们来说,找出答案的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而非那些毫无感情的数字。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变得更善于和他人合作。反观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在西方更适应现代化能力需求,乐于分享,善于合作时,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个人战斗,每个人都是对手,又因为自己是独立个体不必对团体负责,所以学习无动力时便可轻言放弃,少了责任感,少了寻求真理的激情。更有甚者在学生时代就已因学习成绩而互相猜忌,无法忍受别人超越自己,选择对他人的优点视而不见,不愿分享,不会合作。
大人们常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要知道你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这话没错,只是他们好像忘了我们不仅是学生,我们还是孩子,孩子的天性不就是顽皮吗?许多教育者常以长者姿态要求孩子恪守学习的天职,好像忘了自己也曾是个学生,是个孩子,忘记了那时的自己想要的是何种教育方式,如果教育者不能理解孩子,不能遵循孩子的天性来提出要求,学习就会成为负担,教学就会变成无畏的灌输。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每天至少要有九个小时五十分钟的的学习时间,但这是根本不够的。作业量不必多说,那些预习、复习、应对考试、作总结的时间从何而来?如果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五点钟起床,上课之前至多有一个小时的自主学习时间,而西方学生如果五点起床则至少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可自由支配。这也不难理解他们的从容自信了,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经营自己,当然会得到自己所喜欢的自己
如果说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最大的灾难在于不予方向的学习,那么“形式主义”便是我们最大的痛苦。与我所追求且倡导的“仪式感”不同,“形式主义”以一种正确的说教引起学生的反向情绪,不利于热爱自己的学校及学习且存在于应试教育中的各个角落。无关痛痒的演说、视察工作下的装模作样……我不反对形式,且承认某些形式在应试教育中难以祛除,我反对的是形式的内容,不知所云,索然无味,浪费时间。借用“你这点小聪明,用到学习上多好”的说辞,搞形式主义的这点功夫拿来做点实事多好。
如果你看校园题材类美、英剧,班级舞会、校园毕业舞会、郊游、野餐……而应试教育下的课外生活,又被多少课外补习所占据。可笑的是,多少人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蒙头大睡,却宁愿花费数万元上课外补习班…….所以学生才会觉得课堂上错过的是可以通过技巧取得的。抛开学习效率不谈,即便是学校组织安排活动,也总要填这个表、写那个总结,还没出游便已失去了兴趣,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试卷上的填空。殊不知有些收获就在风景本身,在于那些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你感受到的,你做到的。
应试教育与西式教育的差距还体现在性教育上。直观的表现就是西方的学生看起来更加从容奔放,有自信,有主见。他们承认并接受青春懵懂的情愫,认为那是一生中最美好、自然的感情,也许会受到伤害,但却无疑会成为他们青春最缤纷的色彩。这样开放的男女意识不会让孩子们把爱情看的过于神秘,不可触碰,而是正常的,不稀奇的。相反的,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却是压抑的。学习为重的青春,他们羞于启齿那本就自然的情愫,毕竟“早恋”的名号在这里可不好听。所以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总是有些扭捏,或者,导致一些不言而喻的副作用。
应试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美学认知。毫无款式可言的校服及禁妆令限制了学生经营自己的能力,更是与西式教育形成鲜明对比。认为这是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试问不愿学习的人是否因此而愿意学习了呢?而那些本就不允许自己落后的人,也绝不可能因此而堕落。
那些对美的追求,那些微妙的情愫,都是人类自然的本能,却在应试教育中变成了可怕的猛兽,叫我们避之不及。为什么我们如此排斥那些本就自然的东西?这是理想的悲哀,浪漫的叹息……
我要澄清的是,我并不是在大肆宣扬西式教育,每一种教育体制都有自己的利与弊,这些只是本人作为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所感受到的束缚和对比思考,现在的中国也在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我们在尝试改善,只有我们说出来,才有做出来的可能。也许会有一天,每个孩子都能够真的在校园里自信而认真地做自己,期待那一天吧!
作者:麦芽糖的小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