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那闺女》收官了。一开始看的时候,本来是带着好奇心想要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样跟父母相处,没想到一整季播下来,说是亲子类节目其实更像是催婚类节目,三言两语不离结婚生子,焦俊艳被催,袁姗姗被催,吴昕更是每期节目都哭上热搜。
作为女明星的她们,用大多数的标准来判断,都算得上是成功的范例。但是她们在外界乃至父母眼中,不结婚依然是不完整的。而在整季节目里,她们与父母的交锋与沟通,争执与和解,其实也都是在争取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是有独处的权利的,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吴昕的三十六岁生日,一个人去大理旅行。在洱海边漫游,去手工银饰店给自己打一对耳环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用橘子和鲜花饼给自己做生日蛋糕,起个大早出发去看日出。她用实际行动告诉父母: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尤为喜欢吴昕送给自己的这一段话:
“我想要的幸福生活,是对自己的尊重,尊重自己的内心,允许自己用自己最喜欢和享受的方式去生活。是对自己的发掘,发掘到自己的热爱和潜能,找到自己的小目标,并完成它。是对自己的鼓励,鼓励自己别害怕,越挫越勇,越被说越较劲,越较劲越努力,越努力才会越幸运。三十五岁再见啦,三十六岁,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似乎很容易混淆一个概念:独处和孤独。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自己吃饭、自己去看电影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认为她很孤独。殊不知,当她自己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可能比她在人群中更加充实和安心。
有后台小伙伴给我留言,倾诉在宿舍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跟舍友的爱好不一致,想要融入,又不想要委屈了自己。在字里行间不断提及自己的敏感和害怕,让人看着很是心疼。
大学的时候,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截然不同,何况我们都有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规划和节奏,如果能幸运遇到同路人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一个人也要踏实走自己的路。
比共同爱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都能拥有一颗理解的、包容的、开阔的心。
如果不能遇到开阔的人,那就尝试成为开阔的自己,只要你不在意,就没有什么能够影响你。
我以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吃饭。偶尔落单,就会叫外卖或者打包回宿舍吃,担心一个人吃饭如果被同学看到,会觉得我是不是很孤独。太过在意外界的眼光,导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有些心慌。
后来毕业之后,大家各奔前程,独处反而成为了习惯。不再在意他人的眼光,心胸开阔起来,就会真正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于是我一个人想要安静的时候就会去图书馆看书写字,想要热闹的时候就一边听听历史小说,一边做饭做家务。只要找到让自己安心的事情,就能惬意享受自己一个人的生活。
渐渐的,也就喜欢上自己一个人,不用迁就,不用等待,可以自由利用时间,一个人也可以跟自己玩得很开心。
你看,独处并不是孤独,也不是孤僻,比起迎合别人,更重要的是能够跟自己好好相处,充实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是在为内心储蓄能量,给未来充满电量。
《生活大爆炸》里的一段话:“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练大提琴,其实你真正在做的事情是,让自己变得有趣,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而你反复提及的敏感,就像是在黑暗中,眼睛看不见的时候,耳朵总是会特别灵敏一样。在我们独处的时候,内心也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听着自己的声音。
“敏感的人是什么样的?”
知乎上的高赞回答是:“将他人微笑的一言一行截取出,淬炼成刀刃刺向自己。”
想太多、玻璃心似乎是大多数人对于敏感的认知,但这只是敏感的其中一个特质。有本书叫《高敏感是种天赋》中说:高敏感的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有非常发达的触觉,能够迅速感知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虽然情绪容易波动,但同样具备超强的共情能力。”
我们没有办法阻止自己细腻敏感的触角,成长环境让我们形成了敏感的性格,但是不要把它拒之门外,从而否定自己。敏感的人如果能善于利用自身特质,不仅不会阻碍人际交往,反而能在交际中发挥无与伦比的天赋。
你可能更加能够听懂别人的言下之意,也可能一个眼神就可以明白对方的顾虑,这些都是你的能力,而你在未来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和你一样合拍的人。
90岁的冰心对铁凝说:“你不要找,要等。”
不要让自己活成一则寻人启事,等你内心能量强大到拥有自己的磁场,自然就会吸引到磁场相同的人。而在这个人来之前,我们只管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
面对时间,面对自我,愿你我都能有这样的勇气。
作者:晴朗少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