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全家进山,住在一家民宿里,优雅的环境让我翘着双脚准备读书。不远处却不断传来一个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声,哭声持续了大约二十来分钟,我想是不是孩子找不到妈妈了,于是转头看去,一个男孩子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她的妈妈却拿着一根杆子站在三米开外的旁边看着他。
我们一家走出来在草地上玩了好一会儿飞盘,孩子一直趴在地上,他的哭声中始终带着一句话:“妈妈,求求你抱抱我。” 这个妈妈开始拿起杆子抽孩子,她一边抽,一边用杆子杵孩子的身体,就像在对待一条野狗一般。她的闺蜜过来,她对着闺蜜说笑道:“这杆子打起来真是好用。”
我和太太看得从目瞪口呆到浑身发抖,但我们不知道能做什么,因为我们不是这个孩子的父母,也不知道如果当着这孩子的面训斥他的母亲,孩子内心会有什么阴影。
最终,这个妈妈连抽带拖得把孩子带走了,她们办完退房离开了酒店。但我和太太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这件事后,我仔细想了一番这个母亲行为的正当性,无论怎么想,我都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母亲,她的教育中带着自己的执念思维。首先,纵然她养了一个高需求的调皮儿子,但儿子的贪玩也不至于趴在地上一个小时她也不闻不问,教育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孩子,而非和他赌气;其次,这母亲轻佻地拿着杆子打骂孩子极为不妥,这会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他未来懂事后很有可能因为这件事而记恨自己的母亲。
养育一个孩子并不容易,这需要父母付出超乎寻常的耐心和体力。这不容易的背后,是孩子的成长模式和我们成人的思维模式很不一样,孩子成长中会经历探索期,可能时常会搞乱生活里的物品;孩子成长中也会经历撒娇期,来不断确认并形成自己的安全感;孩子成长中还会经历混乱期,可能时常情绪不稳定。
因为孩子的成长模式与我们成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所以,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产生困惑在所难免:
为什么我讲了道理他不听?你先问问自己这些道理你做到了吗…
为什么她老是哭鼻子?你有用心去思考在她逻辑下背后的原因吗…
为什么我说的话他听不懂?你有思考过自己是否在用孩子的语言来表达…
作为成年人,我们是能控制情绪能理性思考能分辨是非的成熟个体,我们更是具备同理心共情力的灵性个体。优秀的同理心加上成熟的情绪控制,能帮我们静下来,用心感受到孩子的困惑和问题,然后帮他解决掉,事情自然就顺了。
另一个父母时常产生的观点是:我就是要锻炼一下他的性格,这样他走上社会就会感激我,所以我打骂他,都是爱他。更有一篇文章,举出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专家的一句蠢话: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因为时常有这种锻炼一下的观点,有些父母就给打骂孩子找到了一个极为合理的借口。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我认同需求满足理论,孩子需要安全感,就给予他们安全感,给予他们充分的拥抱和肩膀;孩子需要疯玩,就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自由发展。满足他作为孩子的需求不代表溺爱,缺乏常识的家长时常用一些片面的文章,片面的词语来理解一个需要系统性支撑的教育体系,就造成了理解的偏差。
童年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极其重要,直到今天我都感激我的母亲,在动荡而多变的时期,给我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坚实的幸福童年和少年时光。
请用心,用同理心,用耐心,用平静的心,用真诚的心对待你的孩子,而不是拳头。
122/秩序:每一样东西应该有一定的安放地方,每件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时间去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