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新闻,「人性可以有多恶?湖南一12岁小学生不服管教持刀弑母」一个小学六年纪的孩子,只因不满34岁母亲的管教,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持刀将母亲杀死……。
一个原本纯真无邪的少年,心地却如此恶毒、凶狠,如此冷血,三观碎了一地,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家庭教育为何如此让人心寒?
让人唏嘘,基本的人性呢?可想而知,这个孩子恐怕一生都要生活在背负弑母的阴影里。
好吧,顺着这个话题,说说书评吧,讨论一下家庭教育的问题。
东野圭吾的作品逻辑推理极强,情节铺垫细致入微,人物和剧情布局丝丝入扣,吸引读者的不仅仅在于抽丝剥茧的破案推理过程,更在于故事折射的社会现实,以及对生活中某种问题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拷问。
《湖畔》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为了孩子的入学考试,四个家庭带孩子来到湖边的别墅,参加针对考试的封闭式辅导训练,为了使将来的升学考试能够顺利,某个孩子在深夜杀死了可能泄密的女子,就是男主人公俊的情人。男主打算报警,但其他几个父母却竭力隐瞒罪行,集体毁尸灭迹,最后的最后,男主似乎发现了真相……。
《湖畔》故事的背后,是对社会的无情拷问:
家庭教育为何如此悲情?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溺爱孩子也是大有人在,但这种爱和溺爱都应该建立在普世的价值观之上,而不该是如此的扭曲。就如书中所写,部分家庭的女主人为了孩子顺利入学,竟然向负责考试的老师行贿甚至出卖自己的肉体,美其名曰签约成功,真是荒诞。
这在感性上或许我们可以同情、可以理解,然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这还是触动了那始终存在着的道德底线。
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何如此欠缺?
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做到教育资源的完全公平,日本如此,西方国家如此,中国更是如此。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孩子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起码能逐步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性义务教育。
关于本书的几个疑问:
1、男主原本要准备和妻子离婚,情人被杀后,竟然协同毁尸灭迹,亲自动手毁容,这心理该有多么强大?
2、男主将情人毁容时已是花费好大力气,能用石头将女子轻松杀死,且故意将老师鞋子拿开拖延时间,这会是一个孩子所为吗?如果真是的话,这孩子也太恐怖了吧!?
3、每个孩子有四分之一杀人的嫌疑,可是孩子的父母为何相信是自己孩子的可能性,基本的家庭理解层面呢?只能说不了解孩子?
父母隐藏了孩子犯下的罪孽,换来的代价是父母亲必须为孩子背上一辈子的罪,这在无形中,算不算是加重了孩子甚至家庭教育的原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