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看完了蒋方舟的《东京一年》,是蒋方舟在日本一年旅居的日记。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蒋方舟的书,作为一个年少就非常成名的作家,我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是抱着极大期待的。一方面自己对于日本题材的兴趣日益增加,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我时常想了解和我一样或是类似的多次去日本的人对于日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知。
作为一名青年作家,我想蒋方舟绝对是有写作天赋的。整本书中有意无意间抖露出的只言片语,透着作者对于生活的敏感和对于用文字表达这种敏感的笔力,这里举几句如下:
说起少女对大叔的迷恋,蒋方舟说:
“都是叶公好龙,爱的不是大叔,是老了的小生:岁月没让他们沾染一点点市侩俗气,他们增加的只是风情万种的眼角笑纹。如果真有一个摊煎饼或者开出租的大叔反扑过来,估计“大叔控”们跑得比谁都快。爱“老干部”也一样,爱的是年轻面容同老式做派的反差,真遇到爱做古体诗并高声朗读的老干部,谁还爱得起来?”
“老了的小生”,短短五字就道出本质,笔力厚道!
再比如,说起自己的原生父母在旅行中表现出的特性,她这样讲:
“我担心自己老了也会成这样,因为弱势,反而偏要将自己身上生出一层角质来抵御想象中的“欺负”与“歧视”,把别人撞得头破血流。”
一句“身上生出一层角质来抵抗想象中的欺负与歧视”,实在是太过于形象,以至于我把这句发在朋友圈,激起了无数人的认同。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有三个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对于生活极度的敏感度,对于文字高超的运用和广泛的生活阅历。如果要再加一个观念,一定是王阳明心学里所讲的:心即理。真诚地表达内心,无论善恶美丑,不遮掩,不端着。
第一个素质,生活的敏感度确实需要一定天赋。第二个素质,文字的准确运用,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大量写作来后天习得。
说作家是艺术家或是工匠都对,说艺术家是因为对于生活敏感的角度和点滴人人各异,这就产生艺术表达的多样性;而说是匠人,是因为敏感性仅仅是素材获取的必要条件,后天的加工和文字化表达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的雕琢。
而第三个素质,广泛的人生阅历,我觉得需要的是当时间的朋友。广泛的生活阅历加上诚实的表达,才能锻造真正伟大的作品。
但假如没有生活阅历,也至少要去深入了解,潜入自己笔下的世界,不带评论地观察,然后再抽提形成文字。这方面,接受过创意写作的作家会显得更加专业,比如严歌苓,写教师就去学校认真采风,写医院就天天泡在医院里,写赌场就自己先尝试做做赌徒。这种沉浸式体验是如果没有经历又要写作这类题材的好方法。
这一条来看,蒋方舟确实是欠缺的。因为缺乏生活阅历,她的文字略显单薄,虽然人在东京一年,但她好像还是游离在日本社会之外,日记里鲜有和当地人的生活体验,更多的是去看展览,和中国作家吃吃喝喝,或是读一些中文书籍。从文字中我感受到的是,她也压根没想让自己沉浸进去,就想把自己当一个过客。再加上文字中时不时透出的并不了解却要努力评论的那个劲儿,又让我看到了☝️一个高中语文学习尖子的影子。
而她的文字中又很明显感到一种老道。只是,这种老道不像是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后的老道,而像是年轻人故作深沉假作老成后的一种味道。就像个学大人说话的小孩子,或是不想被职场老人看扁而端着姿态的职场菜鸟。
《东京一年》里确实掉了很多高级书袋,也表达了大量自以为是的观点。这种感觉就让人有种被骗的感受,就像为了表达而表达,为了显得成熟而掉书袋,这本书也像是为了出版而写。如果作为个人日记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一本出版物,我觉得是不太合格的。
这两年出来的这些作家仿佛都有这些毛病,写作只是为了显得高级,而基本不太珍惜自己作品质量这个羽毛,随便糊弄一点也能出本书来卖。我还是欣赏石黑一雄这样的作家,《长日留痕》是我看过最考究的作品之一,作家写出的东西让人有信服感,就像魔术师变魔术不能穿帮一样重要。
少年老成的话题,延伸出来,包含我在内,我觉得年轻人好像都有这个问题。一方面,今天的商业社会极力讨好年轻人,中年和老年仿佛已经被商家踢出局一般没有存在感;另一方面,大小企业中的年轻人们,却尽了全力想让自己看起来老一些,这样就可能更快升迁,或者可能不会被老前辈看轻,或者至少能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蠢。
不止一次的,比我资深的老前辈都会对我说:“我觉得你看上去特别成熟。” 以前我觉得这是对我做事地道,比其他人成长快的一种褒奖,但渐渐的,我并不喜欢自己故作老成。
人的成长有其自然规律,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引发一些问题。天才少年人生中段面临伤仲永的事儿不在少,还记得曾经看过的节目中,19岁博士毕业的孩子,当被问及人生目标时,他的答案居然是想在北京买套房。
今天的社会好像特别喜欢强调早熟,30岁福布斯的富豪让人羡慕;而越年轻做到越高的位置,在职场就代表着某种成功,但过度追求早熟就会面临夹生的问题。
说回日本,这个国家好像特别不愿意早熟。餐馆里推崇的是放置很久后氨基酸丰富的熟成肉,企业职员也没什么机会过早就当上部长,企业的往来如果没有一定年限都不太可能产生业务,人与人第一次也很难像老朋友一般勾肩搭背。
我想不早熟也有不早熟的好处,不期待早熟,就会更从容的看待自己当下的幼稚,也会更用心去过好人生每个阶段。中年的沉稳是一种风貌,少年的澄澈,青年的朝气,老年的优雅也自有其美好。按照自己的真实心智真实地活着,诚意的表达,按照自然本真的样子臣服而舒展,也自有其道理。
我相信蒋方舟终将成为一个笔力更加雄劲的作家,只是,如果真的能再少一些刻意,多一些不带评论的观察,这本游记会更精彩。
作者:格雷札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