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多的孩子要不要学认字?前几天,遇到小区里的一位奶奶,问起我们家娃9月份准备上哪个幼儿园。我直接回答说,准备就近吧,楼下那家幼儿园就挺好。
但那奶奶却极力地推荐,要去她孙女上的那家幼儿园,理由是,那家幼儿园会教认字写字,而我准备让娃去的那家幼儿园,什么都没教,只知道让孩子玩。
她还很自豪地说,她刚上中班的孙女已经会认很多字了,字也写得很漂亮,比小区里很多同龄的小孩都厉害。
写到这里,想起前段时间,娃他爸也曾满脸羡慕地说起,他一朋友的小孩,比我们家儿子还小一个月,但已经会认100多个字了,而我们家还没有开始刻意地教过娃认字。
让孩子超前认字,似乎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孩子的超前识字量,仿佛也成了家长们互相攀比的法宝。
那三岁多的孩子究竟要不要提前并强化认字呢?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明确指出:不要让孩子在不适合的年龄认字,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法则,捕捉孩子的识字敏感期,然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遵循儿童的成长法则,创造独立的自我。
在孩子两岁时,自我意识开始出现,然后经历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逐渐建立了情绪的、感觉的、心理的、认知的、精神的内在环境,造就了一个在意识上独立自主的自我。
这个自我的建立,对于人这种生命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艰巨的大工程。
孙瑞雪老师说:“如果0-7岁前不能建立自我,人就会沦丧在更低的生命层面求生存,这就是生命成长的法则。”
因此,构建和创造自我,从而建立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心理力量,是0-7岁儿童成长的主旋律,也是最重要的使命。错过了这个时期,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弥补。
所以,我们真的要用这么珍贵的时间,去刻意提前学习一个技能吗?
我们要搞清楚,在孩子往后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究竟是依靠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并创造自我价值?是依靠强大的人格力量与心理力量,还是依靠提前学会的技能?
其实,让孩子自然发展到该学习与认字的阶段,会让他们更轻松愉悦地学得更好。错位教学,很可能会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二、抓住识字敏感期,孩子会轻松地学得更好。
儿童的识字敏感期一般会在5岁左右出现,但每个孩子之间还是会存在一些个体差异的。比如,有些孩子3岁多就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孩子则可能6、7岁才出现。
那么该如何捕捉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呢?
进入识字敏感期的孩子,会开始对身边出现的文字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只要他们觉得认识的,都会积极地指认。哪怕在这个指认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错误,孩子也依然乐此不疲。
同时,孩子还会化身成行走的“提问机”。会时不时指着他们看到的字问:“妈妈,这个字怎么读呀?”“爸爸,那个是什么字呀?”
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注意力都很容易被所看到的字吸引,比如:会喜欢问广告牌上的字;会喜欢问商铺门面上的字;对他们的小零食包装盒上的字也会感兴趣。
在和父母一起读绘本时,会指着某一个字问怎么读。还喜欢自己指着书上的字,让大人阅读他们所指的字,并且会时不时地告诉父母,这个字是怎么读的等等。
这个时期的孩子,记忆力也会变得特别好,识记速度快、吸收数量多、还记得牢,识记过程也特别轻松。
所以,当父母们捕捉到这些识字敏感期的信号时,要及时抓住机会,进行科学地认字教学。
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科学认字。
文字,是这个物质世界的符号,即使儿童进入识字敏感期,有了识字的愿望,也是把它当做和物质一样的存在,只是一个符号。
这个时候的孩子,是不会把文字当成成人认为的那种文字的意义来学习的。
只有当他们发现,这个符号原来与现实生活中可触摸的东西,是可以配对的,这个配对,才会给孩子带来欣喜。
所以,认识文字,采用和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才更科学、更有效。
首先,我们可以在家里的家具、电器、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地方,贴上相对应的名称,让文字紧密结合于生活,随处可见。
还有,街上的公交站牌、路标、建筑物的门牌和名称、商店及商场里各种商品的名称等等,都可以成为识字的现实生活教材。
其次,对于在学习或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字,我们要有意识地用手指读。
比如:平时给孩子读书、讲绘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用手指着字,逐字逐句读;在给孩子吃零食时,可以指读包装袋上的食品名称和文字;在街上行走时,可以指读路标上、站牌上、建筑物的名称等等。
另外,在指读时,可以重复多读几遍,边指边读,给孩子创造多次认读的机会。
这样,将识字融入生活,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学会很多字词,甚至能达到1000多字的量,而且这些字词从一开始就是在生活中掌握的,更容易使文字在孩子那里获得了它本来的意义。
总之,在孩子认字这个问题上,循序渐进、立足生活、结合实际,然后持之以恒地积累,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会回馈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文/娇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