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楼上住着一家三口,不仅天天在儿子上学前会一顿吵,在晚上放学后又会爆发一顿争吵。
而我一边忍受着他们的噪音,一边默默地想,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很大可能也会变得暴戾、自我、和爱起冲突。
像这样的人,其实是「高冲突者」,对高冲突者来说,满足自己的需求才是头等大事,别人的感受与他们无关。
「君子以和为贵」是我们的常态
中国人总是推崇「君子以和为贵」,大多数人会避免冲突或降低冲突。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感受到,处在冲突中自己难受对方也难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通过降低冲突,回归理性思考与沟通,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双赢(我好你也好)的问题解决之道。
但是,我在看了《都挺好》这部剧的前两集时,身为心理治疗师的我观察到,这是一个关于高冲突家庭的故事。
剧中苏家的父母与三个孩子,倾向于用高度冲突的行为来互动,在面对问题时,他们不由自主地去升高冲突,在短短两集内,从说话带刺、大声骂人、羞辱对方、背后抹黑、以死要挟、大打出手、到断绝关系,各种高冲突招数都用上了。
虽然前面两集刚开始刻画人物,但还是可以看到有趣的对比。
例如,事业成功的苏明玉在深夜返家时,遇到被公司解雇的老员工来求情,虽然她被打扰了,却没有大声斥责对方,也没有请保安赶走对方,苏明玉示范了非常专业有礼的回答。
一方面她传达了对老员工被解雇的同情心,表达自己在情绪上很舍不得,但同时,她也清楚地划界线,说明解雇对方是集团的决定不是她个人可以改变的。最后,苏明玉站在上级的角度,表达对老员工未来可以找到更好工作的肯定。
这样的沟通方式,就是奠基在“我好你也好”的基本态度上。
或许,观众会觉得这苏明玉的行为很可以理解啊,因为在前面两集中很刻意地把苏家二老重男轻女,多年来只疼儿子的形象刻画出来。
身为父母,即便在表面看来苏妈妈强势,苏爸爸软弱,但其实,两个人的内在有很相似的思维,即他们最在乎的就是自己。
换句话说,他们都有着高冲突人格特质,只想著自己好,只觉得自己想的就是对的,而谁跟他们作对,就是他们的敌人,然后,他们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对付敌人。
于是,在这对有高冲突人格特质的父母之下长大,苏明玉从小体验到的就是长期被否认被打压,父母完全没有听见明玉需要什么、在乎什么。苏妈妈想赞助哥哥就把房子卖了,想要省钱就逼迫明玉去念不用学费的师范大学。
现实中真有苏家二老这样高冲突的人吗?
看剧的观众们可能会怀疑说,人生不比戏剧那么刻意,在现实生活中真有这么多高冲突的人吗?
身为心理咨询师,其实每周我都会面临被高冲突者伤害的人。
有些是离婚的父母强迫孩子要爱自己讨厌对方,或者,父母特别宠爱一个孩子然后讨厌另一个孩子。有些则是年迈的父母被不负责任的成年子女欺负,逼著他们要卖房子提早分财产。
还有,就是在夫妻关系中,被另外一方长期有意无意地打压指责,不管怎么做都无法真正取悦对方。
家庭,原本是最亲密最安全的港口。但是,在高冲突家庭中,却是一个长期的攻防战,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哪个家人会是真正的赢家,也没有人能真正过得好,每颗心其实都是伤痕累累的。
但是,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是高冲突家庭之后,我们可以选择在心理上真正地离开战争,走上一个疗愈自己的旅程。
选择离开战争,不一定等于跟家人切断关系。就如同苏明玉虽然跟家人切断关系十年,但其实内在还没有真正的分离。可同时,那曾经努力独立生活的十年,也不是完全白费,因为那些年的自立自强慢慢转化为内在的力量。
与高冲突者相反的位置,并不是用力敌对,也不是无力投降,而是一种带着更宽宏视野的理解与释然。
当我们内在慢慢累积力量之后,再加上,当我们能够让自己从其他地方体验到安全与信任之后,我们才有可能一方面去理解这些高冲突家人,同时,另一方面,有技巧的保护自己不要再一次的被家人残忍伤害。
什么是高冲突人格?
面对冲突,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不同。正常人遇到冲突时,一般反应是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然而高冲突者往往会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或是干脆冷漠以对,他们不愿正视问题,以极端的行为隐藏自己的缺点,常常让人感到有压力。
高冲突者喜欢指责抱怨,因为指责别人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他们不会时时感到良好,陷入低潮的时候,他们又会开始抱怨,以及将错误归咎到别人身上。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困扰。
面对生活中的冲突,他们无情地加以言语、情感、声誉上的攻击或是诉诸司法与暴力,甚至常常起因是非常小的一件事,却会被他们耗上数月、数年。
除了高冲突人格,普通人也有可能在某些毒性压力的情况下激发高冲突行为。
就像苏明玉在面对家人时虽然有理性的时刻,却也常常被引发高冲突行为。
例如,她对二哥说话冷淡,却不跟大哥说清楚缘由,任由二哥去跟大哥挑拨是非,而在母亲的丧礼上,她需要面对工作压力却也不愿意说清楚,而是在二哥苏明成来挑衅的时候,特别指出二哥这些年来坑爹坑妈,最后演出一场彼此对骂,甚至二哥开始动手打他的家庭暴力场面。
胡嘉琪| 作者
Tanny | 编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