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兵员匮乏的问题,财大气粗的唐朝政府就干脆“雇佣”少数民族,来替自己守护边疆。久而久之,为大唐守边的部队当中,少数民族的军人就越来越多。
这种兵役制度在一开始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可以化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也可以减轻内地百姓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让“四夷”为中华守边,让少数民族或者外国人来大唐当官,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如果成功了,那未来大唐的天子,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少数民族也会融合成为华夏的一份子,共享太平,共享制度福利。
但毕竟不是每个唐朝的统治者都是李世民那样伟大的开明君主,能让各族臣服。终于,在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了,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实际上就是一场少数民族发起的军事叛乱,但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却是致命的。
首先,安史之乱让魏晋以来好不容易获得的民族融合、民族信任,瞬间灰飞烟灭。从此,汉族人几乎不再相信少数民族。而唐初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尝试,也因此宣告失败。
其次,安史之乱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不仅成为唐朝最终灭亡的原因,也对宋朝的军事制度造成了影响。第一,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燕云十六州就被后晋的领主石敬瑭送给了辽国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燕云十六州是北方地区的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宋太祖和宋太宗曾多次北伐,想要收复失地,但都以失败告终。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与汉人建立的宋朝,也因此变得水火不容。从安史之乱以来所形成的对少数民族的不信任,在此时到达了顶峰。第二,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局面,直接导致了五代十国近百年的混乱。所以,宋朝初期建立军事制度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遏制叛乱,防止再次发生藩镇割据的局面。
因此,宋朝建立了禁军和厢军制度。禁军,是中央军;厢军,就是地方军。为了避免地方做大做强,禁军就一直维持着非常庞大的数量,而厢军平时只能在地方上打打杂。
这些数量庞大的禁军,平时就驻扎在京城周围和边疆地区,打仗的时候全军出动,不打仗的时候就无事可做,全靠政府养着。可想而知军费开销有多大,宋朝统治者也想过裁军,可是燕云地区没有收复,又不敢裁也不想裁。不裁军的结果就是,军队里的老兵越来越多,战斗力越来越弱。于是再补充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军费不断增长,而战斗力却没有增长。
而且,由于赵匡胤本人是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才拿到统治权的,所以为了防止自己上位的事情重演,他便上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把戏,之后又降低武将的地位,削减他们的权力,通过以文制武的方式,对武将进行层层节制。原本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非要设置好几个职位,让大家相互监督。这样的后果是,军队的战斗力更差了。
总结一下,对少数民族的不信任,对收复燕云地区的强烈欲望,间接导致了宋朝的冗兵;对骄兵悍将的不信任,又让政府设置了大量相互掣肘的官职;让文官对武官层层节制,这又导致了政府的冗员。而这一切,究其根源,始于安史之乱。
文/享一世清幽的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