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升学?民国时期的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和我们一样,也要纠结选哪所高校,选哪个专业深造。朱光潜当年观察到的升学怪现象,时至今日仍然盛行未衰。
从前人们推崇秀才、举人的名位,现在则执着于学士、硕士、博士一纸证书;从前人们争看状元郎,现在则在网上围观各省的高考状元;从前大家看学校的“名誉校长”“美国政府注册”等背景,现在则对高校的国内排名、世界排名津津乐道........
对此朱光潜不以为然,他认为选学校时,名声之类的是次要的,而是首先要看里面有没有诚恳和爱的氛围。因为做学问和做事业主要靠的是自己,英雄不必问出处。
当然了,随着时代变化,形势又有所不同。排名不同的学校,师资力量、学生来源和学习氛围都大不一样,因此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还是要选一个“排名”和“氛围”俱佳的学校。
如何选专业?
除了选学校,还有选专业。近年来考大学,很多人一门心思要报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等好专业,因为社会需求旺盛,毕业后好找工作。但选专业时,只考虑“找工作”就行了吗?
朱光潜认为,任何专业,只要愿意深耕,迟早能发挥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但能耐得住寂寞、愿意深耕的前提是有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能让我们走得更长远。所以说选专业时,兴趣才是第一位的。
2020年7月,湖南耒阳一位00后女孩高考分数高达676分,成为了当地文科状元。但拿着这么好的成绩,她竟然报考了北大考古系这个冷门专业。很多人替她不值,但这个女孩说:“考古就是我的诗和远方。人要有点理想主义,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朱光潜还建议我们不要太早陷入“专”的领域,导致视野和格局受到束缚。朱先生说他最讨厌和那些所谓的“专家”打交道,三句话不离本行,一谈别的就哑口无言,而且别人讲的再妙趣横生,他们也get不到点子上。他们忘了人生第一大事是生活,是感受与领略生机本身的力量。这样的人,即便学问做得再好,也往往偏激狭隘,失去了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朱光潜强调我们读书时要“先博学而守约,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先要广博涉猎、触类旁通,然后再针对性地加强,惟其如此,我们才既能靠专业本事安身立命,也能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甚至可以在多个领域触类旁通,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所以朱光潜建议我们别太急着确定发展方向,不妨多听听多看看多学学,多选些通识课,多选点不务正业的闲书,慢慢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如乔布斯所言,这些闲功夫都不会白费,迟早有一天,你所经历的点滴,都会串联起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