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教育目标按认知维度,共分为六类,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这六类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
第一个层是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虽然现在的教育理念中,非常反对死记硬背,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从记忆起步的。学英语要背单词、学技术要记步骤,在校园学习中,各个学科都有大量的基础知识点要记,这是学习的必要步骤,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学习阶段,都要在这一层上打好基础。
第二层是理解。
理解要比记忆更进一步,要求我们对知识有更深的思考。拿学英语学习举例,如果我们只是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单词的基础意思,而不理解语法,当我们遇到一个句子的时候,往往就会读不懂、看不明白。只有知道了习惯表达和上下文的语境,才能知道一个单词在这个语境中的确切意思,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段落和文章。
第三层是应用。
应用比理解更复杂一些,指的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条件变了、环境变了,知识也能够灵活地运用,继续发挥作用,而不能死板。
第四层是分析。
分析指的是知道知识的“所以然”。也就是说,除了能够正确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还能分析出来背后的原理,做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我们在《化繁为简》这本书里学习的“分类能力”,就属于分析能力的范畴。
在分析之上,还有两层,分别是“评价”和“创造”。
这两层的等级最高,要求也最严格。在评价一件事物的好坏时,我们首先需要对这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而在想要创造出一种新的事物,则更需要我们拥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所以,在我们学习的时候,有必要先分析一下,自己眼前要学的内容,属于这六大类中的哪一类,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办法,投入适当的时间和精力。
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是:先完成基础性的记忆和理解任务,然后试着去应用和分析,如果遇到了困难,再回过头来检验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是不是出了问题,如此反复,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当我们在一门学科、一个领域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更高层次的评价和创造,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