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也就是饱暖饥寒。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人类种族的延续。而这不仅仅只是人的本性,还是一切生物的本性。
石头缝里的一棵小草,常年经受着重压,甚至没有充足的水和光照,却能用难以想象的生命力,弯弯曲曲地、忍辱负重地长出来,从柔弱变得茁壮。
同样道理,如果世上的其他动植物,都放纵自己的本性,那么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能塞满我们生存的小小地球,就像水葫芦泛滥成灾,会给河道池塘造成严重的绿色污染那样。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哪一种动植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内,能塞满地球呢?
先生说,冥冥中似乎有“造化”这一类的东西,对动植物和人类进行了区别对待。既给了生存的本能,又在用种种方法遏制这种本能。比如,制造一个对立面:有老鼠的同时,又给它一个天敌——猫。
造物主对于人类这种生物似乎有点优待,先赋予人类思想,又赋予人类良知。猛兽像是狮子老虎,饿了就要吃别的动物,甚至吃人,它们没有恻隐之心,当然也没有良知。而人类和动物不同,人和人之间更是不同。
有的人在危急关头、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出英勇的选择,遏制自己的求生本能,舍小我保大家。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平民英雄,无论是在战场上为国捐躯,还是为救陌生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都是这方面的榜样,是人性之光,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也是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
说到这里,就又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先生认为,世上人有千千万万种面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的。反之,“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倒不少。评价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有多高的道德水平,可以看这个人做事“为自己着想”和“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所谓道德,是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为自己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就越低;反之,“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就越高。
先生说,据他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有人走了运,赚了钱,会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便恣意挥霍、飞扬跋扈、浑浑噩噩。有人不走运,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心事重重、长吁短叹。还有人属于中间地带,基本需求解决了,日子能过得去,但也忙忙碌碌,为名缰所困,被利索所缚,没有真正的自由。这就是大部分人的样貌,他们随波逐流在这一生,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怎么活的,更不曾探问过自己的内心,人生怎样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先生希望我们不要糊里糊涂地生活,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意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多问问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头脑多一点清醒,少一分迷失。
这个时代并不安定,战火不断,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但对于人类的前途,先生说他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相信不管经过多少艰难曲折,在未来人类总会实现世界大同。但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无数代人共同努力。这就像是一场漫长而宏大的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要跑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担负起对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是克服人性的自私和懦弱,成为更有道德感的人。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