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沟通越来越方便频繁,我们的计时方式也更改为西方的二十四小时制,但是在我国古代,时间是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朝,通过太阳照射在日晷上的影子来判断时辰和刻钟。
一、一刻钟是多少分钟?
现在的人对于一刻钟的理解普遍认为是15分钟,其实不然,除了十二个时辰之外,古代还有一种计时方式叫做“百刻制”,就是将一天的时间,分成一百刻,因此古人的一刻精确到现在相当于14分24秒。
不过到了清朝末期,因为考虑到百刻制不能和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减为96刻,这才有了一刻钟等于15分钟的说法。
二、古代怎么描述时间?
在我国古代注重的是农耕发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秒,通常都是用“一刻钟、一炷香、一盏茶”来代指时间,刚刚我们了解了“一刻钟”,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一炷香、一盏茶分别指多长时间。
首先,是“一炷香”,字面意思,一炷香就是一炷香燃尽的时间,当时的香都是有统一标准,全靠人们手工制作,因此每一根香的燃烧时间都差不多,普遍在两刻钟,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左右。
而“一盏茶”的功夫,时间就没办法那么精确了,要知道古人是酷爱喝茶的,并且古人喝茶的用具叫做“茶盏”,因此一盏茶是指将泡好的热茶倒入茶盏开始,一直到将盏里的茶全部喝光为止的时间,和现在的一会儿、马上差不多,夏天就慢一点,冬天茶凉得快就快一点,通常是10-15分钟左右。
三、刻钟的英语怎么说?
因为现在的一刻钟代表的是15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的四分之一,因此英语中的quarter可以代表一刻钟。
比如说“一刻钟以后我就得走了”,翻译成英语是“I’ve got to go in a quarter of an hour”。
写在最后,其实古人的很多表达时间的说法都不必很精确,因为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都是农耕劳作,就像我们日常说的一上午、半天、等一会儿,因为都是日常用语,大家都清楚大概的时间,能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