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这句话描绘的,就是正月初二这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的夫妻,带着孩子回娘家的热闹情景。
正月初二不仅是女儿们的“回门日”,也是女婿们表达孝心的时候。“一个女婿半个儿”,既然是半个儿子,女婿自然也要回娘家看望岳父岳母,给他们拜年,祝二老身体健康、幸福长寿。所以正月初二也叫“迎婿日”或者“姑爷节”。
那么,正月初二回娘家有什么讲究呢?今天给大家支支招,简单来说就是“吃三样东西,不做三件事。”
首先,正月初二要吃糕。我们熟知“初一饺子初二面”,可除了饺子和面条以外,今天还得吃糕。像发糕、年糕、枣糕等,寓意步步高升、发财如意。
经过发酵制作而成的发糕,不仅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松软嫩滑,老少皆宜。我们也可以把红枣去核,打成枣泥和(huó)面,或者加入葡萄干,来增加发糕的香甜味,让口感更加丰富。
除了发糕,年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年糕主要用糯米制成,有甜咸之分,可以用蒸、炒、炸来烹调,还能涮火锅,吃法多样,口味也各不相同。糯米性甘,有健脾暖胃的作用,但有胃炎或消化不好的人群,建议少食或不食,不然会加重胃的负担。
接着我们来说午餐,也叫做开年饭。之所以叫开年饭,这是因为正月初二的午餐,算是新年里第一顿有鱼有肉的饭。为了好好招待*儿*婿,娘家人会早早起*,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不仅菜式多样,连食材都取自吉祥之意。
鸡肉是少不了的,寓意“大吉大利”,红烧肉“红皮赤壮”,代表身体健康。还有取自谐音的食材,比如生菜代表“生财”,大蒜寓意“能写会算”,韭菜代表“长长久久”。不过,在传统*,正月初二这天也叫“**”或“犬日”,为了表达对狗狗的爱护,狗肉就不能出现在今天的餐桌*了。
最后,有些地方还要吃的一样东西,就是元宝汤。元宝汤实际*就是一碗热馄饨,在川渝等地也叫做“抄手”。吃馄饨主要是因为正月初二还要祭财神,人们在这一天要把除夕夜“接”回来的财神爷们都祭拜一遍。由于馄饨外形与元宝相似,所以也叫“元宝汤”。一碗元宝汤下肚,是不是感觉把财神爷赐予的福气都接住了呢?
另外,一些商家还会在今天举行祭祀活动,要用“五大供”来做贡品,就是整只的猪、羊、鸡、鸭和红色活鲤鱼等,期盼财神爷保佑财运亨通、财源广进。普通家庭也会祭拜范蠡(lǐ)、比干等文财神,还有赵公明、关羽等武财神,希望他们能保佑家人聪慧、平安。
在中国的传统中,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客”。有客上门,家里自然会更加隆重热闹,以彰显对女儿女婿的重视。可是,既然是客人,也就没有了在娘家留宿的道理。
广东潮汕将正月初二回门也称为“食日昼”,就是吃午饭的意思。两口子回娘家吃完一顿午饭,下午就得返程,必须在夜晚来临前到达自己的家。
不过古时候交通不便,而且正值正月,天气十分寒冷。换个思路来看,其实这样的习俗不是娘家要赶*儿*婿快回家,而是怕夜里回程不安全,实实在在饱含了父母的担心之意和关怀之情。
那么还有一些回门的礼数,这里要注意,有三件事情最好不要做。
都说“好事成双”,那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带回去的礼物不能是单数。在传统印象中,人们认为单数不吉利、不好听,所以回门带的礼品和红包都要双数。另外,女儿还得带上一些糖果、糕点、饼干等伴手礼,由母亲分送给附近的街坊邻居。所谓礼轻情意重,小小的伴手礼,也表达了女儿对娘家亲友的思念。
对于娘家父母来说,回门日也要准备一些回礼,还要从女儿女婿回门时送来的礼物中,分出一部分,合着回礼一起让他们带走,也是寄托了娘家对儿女的挂念。
再来看看第二件事情,不要洗衣服。传说正月初二是水神的生日,如果我们用水太多,就会惹得水神不高兴。除了洗衣服以外,拖地、洗头等也是今天不宜做的事,也不要往屋外倒污水,这样会被认为对水神不敬。
咱们常说拜年要赶早,为了让祝福第一时间就能送到父母那儿,回门这天就得早起。这也是我们说的第三件事,不要睡过头了。
在以前,有的夫妻回娘家路途比较远,晚上又不能在娘家过夜,只有早起才能赶上中午的开年饭。而且,夫妻回门在娘家还不能午睡。因为过年期间人来人往拜年比较多,要是中午睡觉会让人以为这家人懒惰,到了中午还没起床,对客人也比较失礼。
正月初二这天,回门和迎婿是大事,为了不让父母久等,我们还是早做准备,早点回家看望父母,好好享受一家团聚的时光。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